剑河县:织密病虫害“防护网” 护航秋粮丰收

2025-09-11 黔东南新闻网 姜泽光 刘梦 王槐雪

  

  农技人员在巡查水稻虫情

  图为无人机正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喷洒作业

  眼下,剑河县南明大坝稻浪翻滚,黄绿相间的稻田宛如一幅巨大的天然画板,尽显丰收的生机与活力。

  伴随着旋翼的阵阵轰鸣,贵州剑南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欧政林熟练地启动植保无人机,开展秋收前的最后一次病虫害防治喷洒作业。无人机沿着预设轨迹平稳巡航,雾化的药剂如细密春雨,均匀地洒向每一寸稻田。

  “以前人工打农药,一亩地最少要两个多小时;现在有了无人机,又快又均匀,一亩最多10分钟,一天能完成100多亩的作业,效率是人工的30倍以上,既省心又省力。”欧政林擦了擦额头的汗,感慨科技带来的变化。

  无人机喷洒农药不仅具有省时、省工、省药等优势,还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也使药物能够均匀地附着在作物叶片上,提高了防治效果,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农技人员还定期到田间巡查虫情,仔细观察稻谷病虫害发生情况,根据实际病情指导科学选用药剂、精准控制用量,切实保障防治效果。

  县农业农村局植物保护技术服务站站长杨昌国介绍:“5月以来,技术人员就持续深入田间开展水稻病虫疫情监测,根据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让老百姓清楚知道什么时候打药、用什么药防治。同时成立了4个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小组,全方位指导农户科学安全用药。”

  在南明镇小湳村,矗立在稻田旁的白色装置,宛若守护农田的“卫兵”。农技人员正细致检查监测设备运行状况——这套物联网自动虫情信息采集系统与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堪称病虫害防控的“智慧眼睛”,构建起全天候监测网,集害虫诱捕拍照、数据传输分析等功能于一体,动态掌握虫情规律,为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剑河县始终将水稻病虫害监测防控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持续深化农业科技应用、扩大无人机防治服务覆盖范围、开展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等举措,构建起“监测—预警—防治—指导”的全链条保障体系,织密水稻病虫害“防护网”,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