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粤黔协作结硕果 蓝莓产业迈向“智能时代”
图为蓝莓智能大棚基地
近日,在麻江县,由佛山市南海区对口帮扶的蓝莓智能大棚基地建设正在全面推进。据了解,本批大棚采用产业下沉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有效推动麻江蓝莓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兴业富民的多元效益。
在谷硐镇乐埠村蓝莓种植基地,总投资180万元的智能大棚已拔地而起。目前,工人们正抓紧安装自动化设备,为本月底的蓝莓苗种植做最后准备。与此同时,杏山街道小堡村的大棚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该村还创新引入吊瓜种植,围绕蓝莓产业升级着力打造特色高新农业园。
“我们的大棚将全部配套水肥一体化系统和全自动遮阳网,后期还会增加恒温调控设施。通过全程智能化管理,我们希望种出高品质蓝莓,以精品果打入市场,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小堡村村支书杨毕祥介绍。
据了解,这批智能大棚广泛应用物联网传感器,可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并自动调节水肥与温湿度,实现精准灌溉与智能气候控制。这一模式不仅能有效减少病虫害,还能保障蓝莓品质稳定,使亩产达到传统种植模式的2.5倍。
“预计9月底完成蓝莓苗定植。我们引进的是蓝莓新品种,每亩种植420株,单株产量约3至3.5公斤,亩产可达1250公斤,每公斤售价约60元。”乐埠村副支书宋丹丹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创新采用“合作社+大户+科技”管理模式:由村级合作社负责资产管理,市场主体把控种植标准、技术管理与市场销售环节,同时联合网络主播开展直播带货,打通产销全链条。
“接下来,该基地将由蓝莓合作社统筹管理,邀请种植大户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借助网络直播拓展销路。通过这些举措,充分用好协作资金,带动当地群众增收。”宋丹丹说道。
今年以来,南海区以“小资金撬动大产业”的思路,推进资产下沉与市场化运营,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助力麻江蓝莓产业提质增效。据悉,本次蓝莓大棚建设项目总投入703万元,将建设高标准蓝莓大棚60亩,可带动150个就业岗位,预计年产值达300万元。
从传统露天种植到智能大棚栽培,麻江蓝莓产业的升级之路,正是粤黔协作从“输血”式帮扶转向“造血”式发展的生动实践。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魏丽萍
三审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