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稻田飘“药香” 生态米成“金饭碗”
金秋九月秋风爽,稻谷飘香秋收忙。眼下,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的优质稻进入丰收季,田野间稻浪翻金、谷香四溢。
在该县天星乡天星村种植户吴启洪的“零农药”生态稻种植基地,沉甸甸的稻穗压弯稻秆,在阳光下泛起金浪,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谷香。收割机在田间穿梭作业,轰鸣声中,稻谷被快速收割、脱粒,随即装入田边等候的运输车辆,送往晾晒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我今年种植的优质稻长得特别好。因为自己有多年种植水稻的经验,再加上农技人员的技术指导,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又提高了不少!”吴启洪高兴地说,按照现在的行情,今年的收入应该相当可观。
为了提高优质稻的产量和品质,吴启洪从去年起便探索“零农药”生态种植模式。此次收割的这片天星优质稻,他特意选用连续三年未施农药的地块,从源头保障土壤纯净;育苗和施肥环节,他彻底摒弃传统化肥,改用农家肥搭配中药材残渣作底肥,既能长效滋养土壤,又能为稻米生长注入天然养分,让每一粒米都带着“生态味”。
“在管护过程中,我都是使用中药材提炼的药液追肥,中药材残渣里含有的微量元素,既能肥土又能防治病虫害,全程都不用再施农药、化肥了。”吴启洪手里拿着自家种植的生态稻穗说,它不仅颗粒大又饱满,而且稻穗也比普通稻穗要长,所以产量要高一些。
“去年试种5亩,其实心里也没底,怕新方法种不出好收成。”吴启洪回忆道。但结果却出乎意料—产出的大米颗粒饱满、口感香糯,且无农残检测问题,迅速赢得了市场认可。如今,他种植面积扩大到10亩,亩产大米提升至500斤,每斤售价高达20元,每亩收入突破万元。
吴启洪的创新生态种植实践,不仅为自己开辟了一条增收新路径,也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当下绿色健康消费成新趋势,像天星乡优质稻这样高品质、生态化种植的农产品,正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带动当地更多农户走出了一条“以药促农、以农提质、以质增收”的特色发展路径,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