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秸秆“点废成金” 奏响乡村振兴“生态经济交响曲”
近日,黄平县饲草料加工中心正式启动秸秆回收综合利用项目,让田间废弃秸秆化身“绿色宝藏”,不仅破解了环境治理难题,更在生态保护、产业升级、农民增收之间架起了一座“共赢桥梁”。
据了解,黄平县饲草料加工中心由黄平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当地企业精心打造,依托东西部协作计划的政策东风落地生根。自成立以来,该中心始终以服务地方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使命,此次推出秸秆回收业务,正是其构建闭环式农业产业循环体系的重要举措。通过先进的处理工艺,将玉米秆、高粱秆等农作物秸秆转化为营养均衡的牛羊饲草,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开辟出一条生态经济新赛道。
“我们以秸秆收储加工为主业,同步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形成‘回收 - 加工 - 配送’一站式服务链条。”黄平县饲草料加工中心负责人杨秀成介绍道,“农户把秸秆送过来就能变现,养殖户足不出户就能收到优质饲草料,真正实现多方受益。”业务开展后,加工中心门前车辆络绎不绝,农户们纷纷将玉米芯、干谷草等秸秆送来回收。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化流程,从精准过磅、规范称重到专业卸载,每个环节都做到严谨细致,为高品质饲草料生产筑牢根基。
“干湿不限、无霉即可,每吨回收价240元至600元不等。”工作人员周俊表示,宽松的验收标准让更多秸秆有了“用武之地”。农户龙洪拉着两车玉米秆来到加工中心,高兴地算起经济账:“一趟能赚八九十元,两趟就抵得上一天工钱!以前秸秆处理是个大难题,现在反而成了增收门路,还腾出了耕地,真是一举多得!”
数据显示,随着秸秆回收业务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农户从中受益,全县养殖产业也因稳定的饲料供应迎来发展新机遇。该项目不仅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降低了森林火灾隐患,更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向奔赴”。
“我们将持续优化回收网络,拓展加工品类,让更多农户和养殖户共享发展红利。”杨秀成表示。作为黄平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实践,秸秆回收综合利用项目正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