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县双井镇:“兵支书”送子参军,“兵亲戚”助娃圆梦——党旗辉映下的双井温度
秋日的晨光中,双井镇政府大院上红旗招展。9月16日,一场温馨而隆重的欢送会正在这里举行。新兵们胸佩红花,精神抖擞,人群中,两位特殊的父亲格外引人注目。
“到了部队要记住,咱们杨家男儿从来不怕吃苦!”白岩村村支书杨再坤仔细为儿子整理着军装。这位有着1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语气坚定:“我是村干部,更是党员,送子参军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远处,退伍老兵杨秀文为同村青年正了正军帽,眼中满是慈爱。这个特殊的孩子,父母早年离异,父亲前些年又因病去世,一度陷入迷茫。是杨秀文这个“兵亲戚”主动结对,一次次上门谈心,用自己的从军经历鼓励他:“部队就是咱的家,去了那里,你会有更多兄弟!”
这样的场景,正是双井镇党委、政府“党管武装”工作的生动缩影。“我们要让每个有志青年都能轻装上阵。”镇人武部部长吴治家表示。为此,双井镇专门成立了“兵兵相助”结对帮扶机制,推出“三个一”工作法:一名党员联系一户适龄青年家庭,一名退伍军人结对一名预征对象,一个支部建立一个兵员数据库。通过定期走访、政策讲解、疑虑解答,让征兵工作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这些暖心举措收到了显著成效,新兵们的转变就是最好的例证。从最初的犹豫不决,到现在的坚定从容,他说:“杨爷爷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现在,我要到部队这个大熔炉中去历练成长!”
如今在双井镇,“参军光荣”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尊崇。每逢节假日,镇领导走访慰问军属;适龄青年参军,村里都会敲锣打鼓欢送;军属遇到困难,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第一时间上门解决。
浓郁的双拥氛围深深感染着每个人。欢送仪式上,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挥舞彩旗、敲着小军鼓;乡亲们自发组成锣鼓队,用最热烈的锣鼓声表达祝福;苗族姑娘们唱起悠扬的飞歌,用民族最传统的方式送上诚挚的祝愿。
“送子参军是责任,更是荣耀。”杨再坤道出了所有军属的心声,“因为我们深知,有国才有家。让孩子们去保卫国家,是我们最正确的选择!”
夕阳西下,新兵们带着家乡的嘱托踏上征程,而双井镇的党旗依旧在微风中高高飘扬——这面旗帜下,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还在续写,红色血脉的代代传承正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