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思州石砚与省级非遗思州战鼓惊艳亮相第三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暨丹寨非遗周盛装巡演
9 月 16-20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在贵州丹寨万达小镇盛大启幕。9月20日,这场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与时代同行”为主题的国家级文化盛会巡游在丹寨县城区展开,来自岑巩县的国家级非遗思州石砚制作技艺与省级非遗思州战鼓一静一动、相映成辉,成为本届非遗周的一大亮点,向全国观众展示了黔东南深厚的文化底蕴。
岑巩县古称思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此次亮相丹寨的思州石砚和思州战鼓,正是岑巩县最具代表性的两项。
思州石砚制作技艺作为岑巩县唯一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历史可追溯至汉代,盛行于唐代,2021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砚材取自岑巩县特有的金星石,内含有天然金星矿石,制成的砚台质地优良,具有 “工于发墨,贮水不干,耐磨不嶙” 等优点,深受历代文人墨客喜爱。宋代大诗人陆游曾在《蛮溪砚铭》中盛赞:“斯石也…… 质如玉,文如谷,则黟龙尾之群从,而溜韫玉之仲季也。”
而思州战鼓则有“夜郎战鼓”之称,迄今已有 1000 多年历史,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它最早用于古代思州地区的军事操练和号令传递,随着时代变迁,逐渐演变为各族人民辟邪除灾、祈福纳祥的民俗文化活动,承载着思州人民的团结、勇敢与智慧。 在丹寨县巡游过程中,来自岑巩县的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了多件精美石砚。非遗传承人张小平的《仿古砚》和张美益《麒麟砚》尤为引人注目。这些作品以岑巩特产的思州金星石为原料,雕刻出栩栩如生的金元宝与麒麟,寓意吉祥美好,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巧妙结合。
与石砚静谧专注的展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思州战鼓表演。随着激昂的鼓点如惊雷乍响,身着传统服饰的鼓手们英姿勃发,紧握鼓槌奋力敲击,鼓声如雷,震撼人心。节奏时而激昂澎湃,似万马奔腾;时而沉稳有力,如泰山压顶。每一次敲击都仿佛在诉说着思州的悠久历史故事,引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古代战场的硝烟与豪迈。
思州石砚和思州战鼓在丹寨非遗周的精彩亮相,不仅是一次文化展示,更是岑巩县非遗保护成果的生动体现。近年来,岑巩县通过建立非遗传承人台账,健全完善 "传承人、传承基地与传承项目一体化" 保护与传承机制,让非遗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
“通过这样的国家级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思州文化,喜欢思州非遗,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岑巩县文旅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让古老的非遗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