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金果”摇响丰收新乐章

2025-09-22 黔东南新闻网 邹鲜 王槐雪

  清晨七点,施秉县胜溪村村民李大姐的胶鞋已沾满露水。她蹲在猕猴桃藤架下,指尖抚过带绒毛的果实:“这颗糖度肯定够了,谢老师教的‘看脐辨熟’真管用。”抬眼望去,白垛乡凤凰坡100余亩的猕猴桃园里,果实累累,深褐绒毛泛着柔光,果香弥漫,工人们欢笑着穿梭采摘。

  李大姐口中的“谢老师”,是基地管理人员谢兴才。时光回溯到2017年,谢兴才及其团队带着嫁接刀踏上凤凰坡时,还是一片荒草丛生的景象。村民们对这片荒坡并不抱希望:“石头缝里怎么可能种得出金疙瘩。”然而,这个团队并未退缩。他们带着测土仪,在这片坡地上一蹲就是几个月,反复测算地块的土壤特性、光照条件、水分状况等,为这片百余亩的坡地量身定制了一套猕猴桃科学种植方案。

  精细入微施肥管理为基地猕猴桃补足了营养元素。据基地高级农技专家许兴伟介绍,针对猕猴桃生长需求,每棵树施用生物有机肥10斤,为果树提供丰富持久的养分,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同时每棵猕猴桃树搭配中微量元素肥1斤,精准补充果树所需的各种中微量元素,避免出现缺素症状,保证果实品质。不仅如此,腐植酸、海藻肥、氨基酸肥也多次交替使用。

  曾经的荒坡已焕然一新,成了挂满“阳光金果”的挂果区。这里结出的黄心猕猴桃,甜度比普通品种高出两个百分点,口感鲜美,深受市场欢迎。眼下正值采摘旺季,果园里30余名村民背上果篓、手起剪落,绿宝石般的猕猴桃顷刻堆成“金山”。参与采摘的村民日薪可达200元,目前每日采摘量超20000斤。采摘下来的果实随即装入冷库车,直接发往成都。

  产业路上,冷链货车喇叭声此起彼伏,像嘹亮的铜号,奏响凤凰坡的丰收交响曲。走进果园的工具房,村支书郭先昌正专注地翻阅着厚厚的管护台账。他指着台账,兴奋地介绍道:“这是咱们‘土专家’们经过反复实践琢磨出来的分段浇水法。配合滴灌阀门,再顺着坡势挖浅沟,比传统的漫灌方式能节省60%的水嘞!”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果园里,仿佛披上一层金色的纱衣。为了确保猕猴桃的新鲜度,果园旁还投入100万元修建了一座占地约700平方米的冷库,这个巨大的“保鲜箱”,为果实的保鲜筑牢了防线。据许兴伟介绍,今年果园的亩产达到了1500斤,总产量达15万斤,按照每斤8元的市场价格计算,市场价值约120万元。

  如今,凤凰坡上果香四溢,村民们的生活也如那熟透的猕猴桃般,甜蜜又红火。下一步,白垛乡将进一步延伸猕猴桃产业链,开发猕猴桃果汁、果脯等深加工产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猕猴桃品牌,让这颗“绿宝石”成为乡村振兴的“金果果”。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21201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