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县:“四位一体”无动力治污绘就乡村生态新图景

2025-09-24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吴雯娟 李丰杰 雷刚

金秋九月,走进雷山县丹江镇南屏村、掌排村,只见家家户户的庭院里满是生机——小菜园郁郁葱葱,几簇三角梅在果园中嫣然绽放,勾勒出一派清新雅致的乡村图景。谁能想到,一年前,两村还是污水横流、蚊蝇滋生的模样。而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得益于雷山县探索出的“地下治污+地上种植+庭院美化+农户菜篮子工程”四位一体无动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我们这个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污水处理后,化‘负担’为‘资源’。农户的日常生活污水,通过地埋的无动力生态系统进行净化,处理完的达标水,直接循环用于浇灌小菜园、小花园和田土。不仅低成本地解决了农村污水处理的难题,还同步实现了庭院美化和农户增收,真正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农村的绿色、可持续治理新路。”州生态环境局雷山分局项目管理工作人员金鑫告诉笔者。

“过去洗衣做饭的水直接泼到路上,夏天味道比较大,还不安全。现在污水得到处理,院里面还能种上菜和花,环境好了,我们生活得也更加舒心了。”掌排村村民朱忠美说。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直是乡村环境整治的“硬骨头”。传统模式不仅依赖电力运行,建设与维护成本还偏高,一度面临“建得起、用不起”的困境。在吸取了以往的经验后,雷山县决定转变思路,探索一条低成本、易维护、可持续的治理路径。据了解,“四位一体无动力模式”的核心在于摒弃对能源的依赖,充分利用村庄地势自然落差,通过微生物降解、植物吸收等自然方式净化污水,同时将治理过程与农户实际收益直接挂钩,真正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没有污水治理系统之前,我们村的污水排放不规范,导致村里环境卫生较差,现在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村的生活污水全部集中流入污水治理系统,经处理后的水可以直接还林、还土。”南屏村村主任罗辉林解释说。

雷山县这一创新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改变了村庄的面貌,更点燃了村民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据介绍,该模式通过四个环节的有机衔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地下建设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净化;地上利用处理后的水资源开展种植;庭院通过科学规划实现美化绿化;最终通过菜篮子工程让农户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这一闭环系统真正做到了“污水不外流、资源不浪费、村庄更美丽、农户得实惠”。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技术标准和建设规范,积极争取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并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符合条件的村寨用上这种模式。同时,我们也会尝试将这种模式与乡村旅游、美丽乡村精品点建设进行更深度地融合,让‘地下治污,地上生金’的生态效益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效益。”金鑫说。

据了解,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县6个村寨成功推广,惠及农户1240户、覆盖人口4148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56.5%。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更为破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生态活力。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潘雪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21201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