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县凤城街道祥和村:稻香漫田垄 鱼肥满池塘
天刚蒙蒙亮,晨雾还没散尽,天柱县凤城街道祥和村的稻田已经热闹起来。
“今年雨水匀、光照足,稻谷长得扎实,稻花鱼也格外肥!”祥和村党总支书记蔡之洋俯下身,轻轻拨开低垂的稻株,巴掌大的稻花鱼在田间时隐时现。他笑着介绍:“村里的稻田采用‘稻鱼共生’生态模式,无需喷洒农药,以稻花、田间微生物为鱼提供天然饵料,鱼粪又能滋养稻田,田水因鱼的活动和有机肥的融入呈现浑浊状态,说明生态循环正旺,实现了稻谷与鱼类的绿色生长。”
“你看这鱼,每条都有半斤多重,肉质紧实得很!去年一公斤能卖50元,今年行情更好,一公斤能卖到60元!”蔡之洋笑着说。
祥和村从2022年开始推广“稻鱼共生”模式,如今全村90%的农田都采用了这种生态种植方式。村里150亩稻田每年可收获稻谷4.5万余公斤、稻花鱼0.5万余公斤,比传统单一水稻种植的收益翻了一倍。“去年全村稻鱼综合产值突破2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蔡之洋说。
除了引导村民发展稻鱼养殖,村集体也主动“试水”生态渔业。依托村里充足的水源和优质的水质,村集体养殖的生态鱼以品质优、口感鲜等特色赢得了周边群众的青睐,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土招牌”。仅1—8月,村集体生态鱼养殖就增收了2万多元,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如今,祥和村的稻鱼养殖产业已步入规模化发展轨道。2025年,全村稻田养鱼面积扩展到150多亩,涌现出15户养殖大户。其中收入最高的一户,仅稻田鱼销售,一年就超过2万元。在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和市场需求的多重推动下,“稻鱼共生”不仅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更成了祥和村推进乡村振兴的亮眼名片。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潘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