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游大家谈]进一步加快文化景区数字化转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欧阳海南
在不久前闭幕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马蜂窝携自主研发的“AI旅行全链解决方案”亮相数智服务馆,“AI游西江”成为备受瞩目的文旅行业数字化升级典型案例。
“AI游西江”今年3月上线,让畅游西江千户苗寨充满了“云味道”:集成了行前攻略查询、门票预约购买、语音导览播放、实时客流监控、AI验票等多项功能,超过14.5万名游客通过该平台完成入园操作及相关游览服务,旅游服务质效和游客体验成倍提升。
对此,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广龙谈道,西江千户苗寨是贵州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展示窗口,也是海内外游客了解贵州苗族风情的首选地,其文化代表性、业态丰富性、消费多元性都非常突出,民族旅拍、特色餐饮、非遗手作体验等参与性项目也培育成熟,每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既急需AI技术提升景区运行效能,也为AI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真实场景和数据支撑。
在数字化转型中,西江引进专业化机构马蜂窝旅游网协作,实现了相互成就。目前除了前期集成的票务、攻略、导览等模块外,新延展开发的AI投诉系统正上线测试,智慧停车系统等也在加快开发中,用技术迭代全面提升游客体验。
欧阳广龙举例说,AI赋能加持,让西江景区这个旅游龙头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彰显,牵引着雷山旅游向着全域旅游方向拓展,因为“AI游西江”还接入了雷山县郎德、乌东、白岩等多个旅游村寨的实时信息,游客可根据西江景区人流量热度提示,自主选择是否通过平台直接导航至周边村寨,在优化体验的同时,也带动周边旅游协同发展。今年暑期,每天约有6000人次分流至周边村寨。
“AI游西江”还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范式。通过数字化手段系统整理、记录、展示和解读非遗资源,在确保文化传播准确性与可持续性的同时,也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效对接,为民族文化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活态传承开辟出了新路径。
文化景区的数字化转型风口已至。“‘AI游西江’是贵州省内首个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旅游服务平台,标志着民族文化景区在数字化转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马蜂窝目的地研究院院长孙云蕾这样认为。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潘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