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适配贵州山地的“农机战队”,作业服务面积累计20余万亩[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要找杜苏林,得“追着农机跑”

2025-10-10 贵州日报 雷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传娟

秋收一到,要找杜苏林,得“追着农机跑”。

历经几次跑空后,10月6日中午,记者终于在毕节黔西市金碧镇新兰村的一块玉米地里见到了这位黔西市富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轰鸣的收割机刚停下,杜苏林起身擦了擦脸上的汗:“最近实在太忙了,昨天才从贵阳跨区作业回来,手里还有很多订单等着,合作社的8名农机手全部出去作业了,没一个闲着。”

话音刚落,手机又响了。

“你家水稻明天上午收,我让小曾带农机过去。”

“纳雍那边的订单得后天,我这边忙完就赶过去。”

…………

每通电话都简短利落。挂了电话,杜苏林弯下腰检查农机履带,抠出缠在里面的杂草和泥土,“这种大型联合收割机,我们目前总共有5台,可不能出岔子,一停,农户的秋收就得拖后。”

谁能想到,如今把握着“农机主动权”、让农户“追着跑”的杜苏林,在2019年创办黔西市富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时,曾一度陷入农机“水土不服”、农户不信任的两难境地。

“农机不适配,我就找专家一起改造。农户不信任,我提出免费试种、试收。”杜苏林说,看到实效后,村民们的态度发生转变,纷纷上门订服务,甚至有村民主动提出加入合作社学习农机技术。

“合作社最初只有两台收割机,我想增加机具,但一台就要几十万元,有点困难,政府推出的‘农机购置补贴+合作社扶持’政策,解了燃眉之急。”杜苏林说,有了政策托底,他干事创业的信心更足,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一路成长为当地山地农机服务的“领头羊”。

如今,走进合作社的机具库棚,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水稻插秧机整齐排列。从最初的2台收割机,到如今的158台(套)农机,设备数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这些农机不仅覆盖农业生产“耕、种、管、收、烘”全环节,更能独立承担水稻、油菜、小麦、马铃薯、玉米、大豆六大作物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成为适配贵州山地的“农机战队”,每年服务上千农户,作业服务面积累计20余万亩。

“我们的服务范围从最初的几个村,扩展到覆盖毕节周边县区,甚至跨市去遵义、安顺作业。”今年44岁的杜苏林,早已从“单打独斗的农机手”变成了“带农户增收的合作社带头人”,还被农业农村部评为首批“土专家”。

农稳社稷,器利农桑。黔西市富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日益壮大,是毕节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生动注脚。目前,毕节市273个涉农乡镇均已实现农机服务组织(含农机大户)全覆盖,全市各类农机保有量达88万台以上,农机服务组织达300家以上,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4.8%。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杨光能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21201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