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县双井镇:茯苓丰收金满仓,党建引“苓”富一方

2025-10-11 黔东南新闻网 周桂萍 余意身 王槐雪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双井镇白岩村的山林间,一派忙碌景象。村民们弯腰挖、起身搬、接力运,动作娴熟利落。凑近一看,他们手中捧着的不是寻常作物,而是一块块大小不一、裹着泥土的 “黑宝贝”—— 茯苓。露出其温润的质感,丰收的喜悦在山野间悄然蔓延。

  “这可不是普通的土疙瘩,这是我们村的‘金疙瘩’!”正在分拣茯苓的姚大姐捧起刚出土的茯苓,脸上难掩笑意。十月丰收季,白岩村200亩林下茯苓种植基地迎来集中采挖。首批采收的茯苓因品相上乘,地头收购价可达每斤6至7元,后续价格也稳定在3至4元,效益远超传统农作物。

  这片“金茯”丰收景,背后是一曲嘹亮的“党建富民曲”。白岩村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茯苓专业合作社,整合闲置林地,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合作社通过流转农户闲置山林,每年支付租金,让资源变资产。种植、管护、采挖等环节优先吸纳本村劳动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日均120元的务工收入。年末,合作社经营利润还会进行集体分红,真正实现了“山林租金+务工薪金+集体分红”的三重收益。

  “以前守着林子没钱赚,现在不光林地有租金,在家也有活干,有工资拿,年底还能拿分红,这日子有奔头!”村民吴大叔感慨道,今年,合作社茯苓产业实现可观盈利,预计为参与的26户村民进行现金分红,户均增收显著,党组织的凝聚力和产业的带动力得到生动体现。

  为唱好这台“富民曲”,村党支部与合作社在技术和市场上双管齐下:聘请专业农技人员全程指导,保障茯苓品质;村两委主动对接市场,与收购商建立稳定合作,打通销售渠道,解除后顾之忧。

  如今,昔日的闲置山林已成为白岩村致富的“绿色银行”。茯苓产业不仅鼓了村民的钱袋子,更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望着满载茯苓的车辆驶向山外,白岩村党支部书记杨再坤信心满怀:“这次丰收让我们干劲十足,我们准备继续扩大规模,让这既能挣钱又能护山林生态的好事儿,像唱山歌一样越唱越响,带着更多老乡一起过上好日子!”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21201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