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发电超440万千瓦时 直接经济效益300余万元 “智”采“绿”用激活煤炭产业新动能

2025-10-13 贵州日报 记者 段源兴 雷刚

10月9日,记者走进位于黔西南州兴仁市的振兴煤矿瓦斯发电站,机器轰鸣声中,瓦斯正稳定地转化为电能。这座于今年3月正式投产的电站,已累计安全发电超440万千瓦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0余万元。

振兴煤矿通防副总工程师谢清勇算了一笔账:目前,每月瓦斯发电量稳定在70万千瓦时,首先满足矿井自用,每月可节约电费20多万元,富余电量则上网销售。振兴煤矿年可利用井下瓦斯约300万标准立方米,据此测算,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5.5万吨,生产约1000万千瓦时清洁电力,等效于植树造林220公顷。

兴仁市煤炭远景储量估测达45亿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但瓦斯的处理,一直都是煤矿企业头疼的问题。近年来,兴仁市大力实施“富矿精开”战略,走智能化开采、绿色化利用、安全化保障的产业升级之路,推动煤炭产业从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变。

在兴仁市30对煤矿中,高瓦斯、突出矿井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当地全力督促辖区内所有高瓦斯矿井推进瓦斯综合治理与综合利用,除振兴煤矿成功运行发电机组外,桂兴煤矿、旭东煤矿等企业的发电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组装建设,建成投产后,将实现把瓦斯变“害”为“宝”,提升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和产能释放能力。

在加快资源绿色转化的同时,兴仁市将智能化建设视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抓手,大力引导煤矿企业应用新工艺、新设备,向“少人化、无人化”的智慧矿山迈进。

在百卡煤矿的智能化调度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上,井下数百米深处的采煤机、液压支架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工作面的瓦斯浓度以及作业人员的精确位置等数据实时跳动、一目了然。

5G网络的全面覆盖,让信息传输近乎零延时,为远程精准操控提供了“神经中枢”。今年,该矿投入500多万元,引进首套适用于极薄煤层的综采工作面电液控制系统。“系统投入使用后,作业人员减少了一半,生产效率却提升了近50%。”兴仁市兴铃煤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绍春介绍。

近年来,兴仁市全力推进综合机械化开采,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与产能规模。该市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尧波说:“将紧紧围绕‘煤电网铝+’产业发展目标,推动煤矿智能化改造和机械化建设从点上示范向面上推广,努力提升煤矿产业的含金量、含绿量和含新量。”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宋尧平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21201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