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与佛山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当好“桥头堡” 融入大湾区
贵州盛世泰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包装产品。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石含开 摄
黔东南州三穗县2025年东西部协作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三穗县城举行。杨剑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潘晓飞
数读
●黔东南州建设农产品“直采直供”基地40个,认定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24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今年1月至9月,通过东西部协作,黔东南州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174家,到位投资额超43亿元;
●今年上半年,黔东南州举办“春风行动”暨东西部劳务协作线上线下招聘会149场,提供就业岗位12.6万个;开通2趟专列、188辆专车,免费集中输转8046名农村劳动力赴广东务工;
●今年上半年,黔东南州选派干部、人才153人次到佛山进行挂职交流、跟岗学习。
经过暑假的改造,黔东南州岑巩县平庄镇中心小学住宿区换了个样。“墙面重新刷白,破损的门窗修好了,浴室和厕所翻新了。”学校党支部副书记郑远难掩欣慰。
平庄镇中心小学已有70余年的历史。2005年,学校迎来宿舍区。随着办学年限增加,平庄镇中心小学基础设施逐渐老旧,尤其是学生宿舍楼。今年8月,在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东南工作组岑巩小组牵线搭桥下,平庄镇中心小学借助广东狮子会佛山代表处捐赠的6万元,对住宿区进行了改造。
由佛山派驻人才担任校长的6所高中的高考成绩也喜讯不断。其中,剑河县民族中学本科上线率位居第一,达87.4%。
教育是百年大计。一轮轮师资培训如期开展,一间间新校舍整齐排列,琅琅的读书声也映照出黔东南州的美好未来……
今年上半年,黔东南州选派干部、人才153人次到佛山进行挂职交流、跟岗学习;组织动员佛山市621个村(社区)、企业和社会组织结对帮扶黔东南655个村,104所学校、39家医院结对帮扶黔东南97所学校、46家医院。
佛山与黔东南,一个地处珠江沿岸,一个偏居云贵高原,因东西部协作紧密相连。两地通过教育帮扶、劳务协作、产业协作、消费协作等方式,全力推进黔东南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
围绕黔东南州“6311”产业布局,做足土特产文章。双方携手累计投入4630万元,建设施秉县太子参产业集群。全县交易量占全国市场超60%,惠及1.3万名村民。
在深化产业园区共建上,双方共建24个产业园区。佛山国企投资1.45亿元在从江县建设佛黔东西部协作产业园,上半年新竣工验收厂房2万平方米,建成医疗器械公共服务平台,新签约3家企业入驻。今年,该产业园凭借亮眼成绩,成功入选中办、国办通报表扬的《广东省推广“飞地经济”经验,粤黔共建飞地产业园》案例。
今年1月至9月,通过东西部协作,黔东南州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174家,到位投资额超43亿元。在这片热土上,一大批前来投资兴业的广东企业扎下了根。
此外,得益于东西部协作资金,佛山资源不断参与到品牌打造中,凯里酸汤、从江百香果、三穗鸭、锦屏鹅等“苗侗山珍”持续壮大。
经营过程中,黔东南企业积极参加在佛山举办的“八方来材,顺德味道”乡村振兴美食盛宴、在广州举办的粤黔协作展销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推进黔货出山。
目前,黔东南州建设农产品“直采直供”基地40个,认定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24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在佛山设立消费帮扶专区专馆32个。截至2025年9月,黔东南州通过消费协作机制采购、销售各类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超28亿元,越来越多的优质黔货进入大湾区市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依托“贵州村超乡村主播”“黔东南绣娘”等29个特色劳务品牌、实用且紧缺的工种技能培训以及订单班,不少村民端上稳定饭碗。
今年上半年,黔东南州举办“春风行动”暨东西部劳务协作线上线下招聘会149场,提供就业岗位12.6万个;开通2趟专列、188辆专车,免费集中输转8046名农村劳动力赴广东务工。1月至9月,新增帮助黔东南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4.69万人。
目前,39万黔东南农村劳动力在广东就业。从江县斗里镇村民韦忠祥,2006年入职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一干就是19年。从最初的设备操作工成长为AI技术员、AI高级工程师、自动化工程师、设备维保管理。在多个岗位上沉淀打磨,韦忠祥不仅斩获发明专利,更获评“珠海工匠”称号。
从民生工程的落地,到产业项目的实施,再到挂职干部交流学习,山海协作、粤黔情深的生动事例正在黔东南州加速涌现。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宋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