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秋冬种添“飞手”科技赋能田畴孕新希望
在大山的深处两汪乡空申苗寨的田垄间褪去了稻田的金黄,却迎来了一场特别的“播种仪式”——两汪乡农业服务中心的3名技术人员操控着银灰色无人机,在公里沿线的耕地上低空盘旋,细密的油菜种子随着螺旋桨的气流,像春雨般均匀洒落在翻松的土壤里,引得田埂上的村民们不时发出阵阵赞叹。

“往年这个时候,我和老伴天不亮就得挎着竹篮下田,弯腰撒种一整天,腰杆疼得直不起来,半亩地的种子还撒不均匀。”72岁的龙发老人坐在田埂上,手里攥着往年用的旧竹篮,看着无人机来回穿梭,眼角笑出了皱纹,“你看现在,机器‘嗡嗡’飞一圈,两亩地就种完了,籽撒得比人工匀多了,明年开春准能有个好收成!”
空申苗寨是典型的苗族聚居村落,全村245户人家中,近半数青壮年外出务工,秋冬种时节,留守老人和妇女成了田间劳作的主力。“往年总担心人手不够误了农时,今年乡里提前摸清了我们的种植需求,不仅带来了无人机,还免费提供了抗寒的优质油菜种。”村支书龙奎指着身后的地块介绍,今年苗寨计划种植200亩油菜种,以往靠人工至少要10天才能种完,如今有了无人机助力,3天就能全部播完,还能节省近三成的种子用量。
操控无人机的技术人员龙林一边调整飞行参数,一边定位精准控制飞行路线,每亩地的播种量误差不超过50克,而且播撒范围能覆盖到人工难走到的田角,效率是人工的8倍还多。不仅大大的减轻了群众的负担,也为苗寨的农业发展赋予科技新动能。不仅如此,他还特意让村民凑近查看土壤,只见种子均匀嵌在土层表面,正好符合油菜发芽的深度要求。

夕阳西下时,最后一块地块完成飞播,技术人员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蹲在田里,手把手教村民辨认种子的发芽条件,还留下了联系卡:“后续要是遇到出苗问题,随时给我们打电话,我们会上门来指导。”杨老窝老人激动的拉着技术人员的手,亲切的说道:你们送来的不只是机器,还有我们过日子的盼头啊!”
如今,空申苗寨的田畴间,无人机留下的轨迹还清晰可见,一颗颗种子在土壤里酝酿着生机。这场科技与农时的“双向奔赴”,不仅让苗寨的秋冬种按下了“快进键”,更让村民们真切感受到了科技赋农带来的便利,也为乡村振兴的田垄间,播下了新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