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山越海助“镇”兴—— 东西部协作的“镇远实践”
近年来,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与贵州省镇远县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聚焦产业协作、劳务对接、消费帮扶、人才交流与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力、精准施策,携手书写区域协调发展的崭新篇章。
产业协作,精准赋能强动能
走进贵州云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全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正专注地进行操作、检测与包装。
“东西部协作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撑,特别是协作资金的精准投入,助力我们实现了从项目落地到规模化生产的快速跨越。”公司负责人陈政华感慨道。
在黔东经济开发区,由2000万元协作资金建设的电子元器件生产线已顺利投产,吸引纽柏新材料等配套企业相继入驻,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的产业集聚效应。
协作资金精准投向产业链关键环节。围绕“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的发展思路,投入1030万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打造天麻、肉牛、鸭等特色产业。羊场镇扎营关万亩天麻基地辐射带动种植1.6万亩,年产天麻80万公斤。贵州铭城实业有限公司、镇远县原声源电子厂等帮扶车间吸纳就业1587人,其中脱贫户301人。
消费协作方面,创新推出“三水总部+镇远基地”模式,打造特色产业品类1个,建立生猪、牛肉、鸡蛋直采直供基地各1个。通过“佛山企业+镇远资源”“佛山市场+镇远产品”等合作机制,推动农畜牧产品外销金额达2.46亿元,其中销往广东1.03亿元。
人才交流,智志双扶增内力
“我们与三水区实验小学结对后,教学水平显著提升。他们不仅派团现场指导,还选派优秀教师来校支教,带领我们开展教研、课题与管理学习。”镇远县城关五小校长刘珉惠表示,“特别是在去年‘6·29’灾后重建中,我们获得132万元帮扶资金,用于教室翻新和设备添置,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两地5所学校建立结对关系,三水区实验中学等名校教师定期赴黔开展支教。医疗卫生领域协作同样深入,镇远县人民医院医生赴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跟岗学习后,成功开展首例腹腔镜手术。
人才交流呈现“双向赋能”特点:三水区选派13名专业技术人才赴镇远帮扶,镇远县派出37名技术人才赴三水跟岗锻炼。投入财政援助资金100万元,举办乡村振兴干部、专业技术人才等培训47期,覆盖2284名骨干人才。
机制创新,民生为本见实效
近日,蕉溪镇猛溪村生产便桥建设工程顺利竣工,一辆辆满载丰收的车辆畅通通行。这一农业小型基础配套设施补短板项目,依托东西部协作政策落地,显著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2025年,开展东西部协作技能培训14期、培训653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082个,帮助群众实现就近就业,户均增收3600元;与三水区联合举办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2场,提供岗位3000余个,助力760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农文旅体融合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镇远去西甲”“三水西甲过镇远踢球”等足球交流活动,既打响品牌,也带动公益捐赠,实现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体育搭台、经济唱戏、农民受益”的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站在“十四五”收官的历史节点,镇远县正将协作成果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力打造东西部协作“升级版”。如今,跨越山海的协作故事仍在续写,“黔货出山”持续推进,工人们为发往广东的订单忙碌不息,乡村振兴的协奏曲,正响彻苗岭侗乡的青山绿水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