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民街道:小巷里的幸福交响曲
秋意渐浓,榕江县车民街道车寨社区三村一条窄窄的小巷里,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走进榕江县正声电子加工厂,工人们正低头忙碌着,手中的动作如行云流水——划线、磁路、充磁、上膜、分线、焊锡……每一道工序都有条不紊。
“我家就住在旁边的幸福小区,从老家搬来县城后,一直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去年听说巷子里有一家工厂,我就来试试,没想到这一来,就再也不想走了!”幸福小区居民罗大姐一边熟练地焊接着喇叭原件,一边乐呵呵地说。对她而言,这份工作不仅意味着稳定的收入,更意味着能兼顾家庭,“离家近,接送孩子方便,时间也自由,心里踏实多了。”
在正声电子加工厂,像罗大姐这样的工人不在少数。据了解,近一半员工都来自附近的易地搬迁社区。
工厂的创办人韦兴念,2019年之前还在广东的喇叭制造厂打工,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熟悉了电子厂的全套运营模式。怀着“把工厂搬回家乡”的念头,他毅然回到榕江,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创办了这家电子加工厂。“当时县里建了好几个易地搬迁小区,很多劳动力搬来县城后却面临就业难题。我就想,何不把工厂建在社区里,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上班?”
创业之路并不轻松。初期,他既要管理生产,又要外出谈合作,常常忙得脚不沾地。但他没有退缩,而是结合实际情况,摸索出了一条“源头拿货+异地加工+合作销售”的创新模式。渐渐地,工厂运转步入正轨,用工规模也从最初的几人扩大到40余人,其中34名工人来自易地搬迁社区或脱贫家庭。2020年,工厂被认定为“榕江县就业帮扶车间”,韦兴念感慨道:“那一刻,我觉得很自豪!同时肩上的责任也重了几分。”
随着经营模式的转变,工厂搬进了车江三村一栋安静的居民楼里,订单稳定,合作方增至4家,韦兴念不再需要奔波推销,只需将成品寄出即可。但他并没有闲下来,而是每天和工人们一起干活,把关每一道工序。“我们这儿按件计薪,多劳多得,时间灵活,厨具也能随便用,还不收电费!”工人们对这份工作充满感激,小小的工厂里洋溢着满满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