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铜仁“四个生态”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
10月24日,记者从省委宣传部召开的“贵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铜仁市专场上获悉,“十四五”以来,铜仁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四新”“四化”发展生态经济,奋力争创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
主攻生态工业,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铜仁大力实施“双千双百”行动,全力推进新型功能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化发展,培育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近百家新材料规上企业。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占全省38%,生产的三元前驱体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7%、电池级高纯硫酸锰全国市场占比超60%。现代能源装机容量较“十三五”末增长52.9%,清洁能源占比89%,二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至35.6%。2024年全市经济总量达1650亿元,绿色经济占比达51.2%。
大抓生态农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铜仁农业全力做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四篇文章,生态农业“三品”异军突起。梵净抹茶火爆出圈,核心基地已达10万亩、年产抹茶超2000吨,产销量全国第一、全球第二。规模化发展“梵净山珍”,示范种植鲜食玉米12万亩,梵净鸡蛋年产量超48亿枚。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6%,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3%以上,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振兴生态旅游,黔东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保护利用有效转化。铜仁坚持以打造世界级康养旅居目的地为引领,全力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IP,梵净山成功入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和全球首批“世界旅游名山”。近两年接待国内游客年均增长19.63%、旅游总花费年均增长23.83%,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达935.35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24%,文旅“流量”正不断转化为经济“增量”。
建设生态城市,重大民生保障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有效增强。坚持以“四铁”“五法”治理锰污染,立法保护梵净山、锦江河,实现了县县有穿城秀水、乡乡见青山绿水、村村显田园山水。紧扣“两市两地”的科学定位,着力强碧江、万山中心城区,打造德江市域副中心,推进玉铜松和德思印两个城镇组群建设,加快建设主城区到各县的“一小时经济圈”,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龙晓慧
三审 潘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