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相约 艺脉相承——写在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开幕之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江南
十月金秋,多彩贵州。一棵棵千年银杏染黄妥乐古村的屋檐,一簇簇湖畔红枫在阳光下摇曳似火,一片片稻田在山谷间翻涌金浪……秋天的贵州用丰富的色彩装点大地,将“多彩”二字映照得格外喜庆。
喜庆氛围中,黔贵大地将迎来一场跨越山海的艺术交流盛会——10月28日至31日,第16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将在贵州举行。
本次盛会主论坛以“全球视野下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与国际传播”为主题,近100名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艺术家、专家学者、评论家及文化管理者,展开一场为期4天的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
作为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保留的省部级论坛活动项目,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也是中国文联主办的综合性文艺交流活动。自2009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5届,为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文艺理论和学术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在推进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文会友国际舞台上的“贵州声音”
从侗族大歌空灵旋律先后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莫斯科阿卡贝拉国际音乐节上大放异彩,到近百件纹样精妙的苗绣珍品闪耀米兰时装周,再到贵州“村T”亮相伦敦时装周、中国国际时装周、日本大阪世博会……近年来,贵州以“四大文化工程”为轴,助力文艺交流的半径不断延伸。
为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贵州还持续举办了推广周、推介会、文艺展演等有影响力的国际文化品牌活动,推出《多彩贵州风》《大国酒魂》《肩上芭蕾·彩羽》等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审美的文艺精品在国际舞台绽放。
贵州文化演艺产业集团作为以舞台艺术为载体传播贵州文化的主力军,精心打磨了《夫妻观灯》《屯堡观新》《乌江船号》等一批融合贵州花灯、地戏、杂技、民族歌舞等非遗特色的精品节目,先后在海外近20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近70场。
在“95后”姑娘、“舞乐蝉歌”乐团创始人杨想妮看来,传承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让古老的艺术在新的时代找到新的表达。“我们保留了侗歌的灵魂,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让更多人听见。”今年春节档,她们为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配乐,让全球观众再次感受到了侗族大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领域上,贵州作品屡屡在国际舞台斩获殊荣——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花繁叶茂》、电影《云上南山》在中美电视节上两度斩获“中华文化传播力奖”,李钢的雕塑《龙场悟道》等3件作品亮相纽约时代广场等等。今年上半年,文艺名家毕赣工作室重点创作项目《狂野时代》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获评审团特别奖,贵州文艺创作精品迭出。
文化走亲两岸同胞的“心灵共振”
在深化与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方面,贵州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去年6月,在澳门举办的第15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上,贵州向四海宾朋发出诚挚邀请:“热忱欢迎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专家、艺术家到贵州交流合作……共赴一场山海之约,以文化为根、以艺术为媒,共攀新时代文艺新高峰”。主动发声的姿态、诚挚满满的邀约,体现了贵州文化走出去的自信与担当。
“大湾区咖啡文化浓厚,贵阳的咖啡做得这么好,街头巷尾藏着无数精致小店,这是可以吸引港澳客人的好赛道。”今年7月举行的2025年“艺海流金·多彩贵州”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界交流活动上,不少嘉宾着重谈到了贵州同港澳地区咖啡产业的合作可能。
民相亲,心相通。文化交流的深度,不仅仅是合作方面的共识,还催生了各地群众的深层次情感连接——贵州精心打造的“黄小西吃晚饭”文旅IP,不仅成为网络热词,更衍生出民间文化特色伴手礼文创大赛,让传统文化以更青春的形式走进港澳台青年的视野。
同时,通过民族特色文化与现代体育赛事的创新融合,贵州成功打造的“村超”“村BA”和贵州“村T”等群众性知名品牌,吸引了大量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线上直播观众,成为与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的生动载体。
中国(澳门)研学创新学会理事长洪芳认为,贵州“村系列”活动是国际研学项目中可以深挖的宝藏项目,黔东南完全有条件打造成亚洲国际课程研学项目的核心基地,通过国际研学项目,不仅为当地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更是一种深度的文化体验,能有效传播中国文化。
厚植沃土民族文化传承的“时代答卷”
文化要留住记忆,更要创造未来。黔山贵水间,文化交流不断拓展的广度,持续助力民族文化传承的深度。
在黔西南州晴隆县三宝街道,贵州省文联深入实施的“蒲公英”少儿艺术公益培训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通过公益文艺培训,400余名青少年儿童在原生态的芦笙音乐里、在“阿妹戚托”的舞动中,传承民族文化的基因。
过去两年,京剧《阳明悟道》主演冯冠博先后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表演艺术奖,让阳明文化在当代艺术表达中焕发活力,成为京剧舞台上耀眼的明星,也是贵州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成就的一个生动缩影。
值得称道的是,贵州探索出了一条“品牌引领+人才培养+作品产出”的良性发展路径。
省文联通过连续举办贵州文艺人才高级研修班、推进文艺名家工作室建设、制定人才孵化方案、与高校合作、打造和优化“多彩黔峰”“黔岭歌飞”“好戏黔行”等协会品牌组成矩阵,实现文艺交流从“一时热”到“长久温”的转变。这些措施涵盖了文艺采风创作、培训交流、展示展演等多个环节,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交流生态。
在著名导演张艺谋携手美高梅为澳门回归25周年打造的驻场秀《澳门2049》中,贵州的苗族古歌被演绎为《苗歌·空灵》,在科技化舞台上表现民族文化的精彩。今年3月,《澳门2049》贵州民族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在贵阳启动,贵州民族大学将在未来3年内定向培养民族艺术人才向澳门输送,向全球观众展示贵州民族文化。
第16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启幕在即,山海再相约,贵州这座“文化千岛”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活力,并在文明互鉴的道路上,用艺术的语言让世界听见中华文化更为动人的和声。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铁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