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社区定下“小目标”:居民年年打满分

2025-11-05 贵州日报 雷刚

和谐社区的幸福菜园。赵玉和 陆凯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杜延卿

       【机会在这里】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全面实施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健全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

       和谐社区

       社区好不好,由群众来提建议;党员干部行不行,让居民来打分。

       社区里的大小事,从规划到落地,件件邀请群众参与;工作的全过程,从启动到收尾,事事接受群众监督。居民有需求,随时能“点单”;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接单”。工作具体怎么干、下一步要干啥,不用“官话套话”,全用老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向百姓汇报工作。

       【此刻的我们】

       “大家再加把劲儿,争取到年底,再让群众给咱们50个好评。”10月24日,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和谐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卢启瑞在会上鼓舞社区干部。

       卢启瑞口中的“50个好评”,来源于去年和谐社区年度总结会,社区邀请居民当“考官”,验收全年工作。

       “我们把全年收集的群众需求、解决的民生实事梳理在纸上,每一项工作都摆在明处。”卢启瑞回忆,当时自己跟居民代表掏了心窝子:“觉得我们做得好,就在‘满意’栏打勾,有建议也尽管提。”结果,那场院坝会结束后,50位群众代表给出了50个“非常满意”。

       如今的和谐社区,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越来越强的凝聚力,成了社区发展最足的底气。

       可谁能想到,5年前的这里,却是另一番模样。

       作为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社区群众虽然告别了大山,却没跟上“城里”的节奏,小区里垃圾乱堆、杂物占道、邻里之间相互攀比、没有稳定工作;最棘手的,是少数社区干部没把群众的事情放心上,干群间总隔着一堵“墙”,那时的和谐社区,在全县常居倒数。

       2021年9月,社区班子作了调整,针对社区面临的一些问题,接连点燃“三把火”:

       第一把火,烧向支部“软弱病”——调整班子、选拔骨干。一批责任心强的年轻党员干部充实进社区班子,给沉寂的工作注入新活力,让党支部重新“强”了起来。

       第二把火,打破服务“老套路”——社区工作不再“纸上谈兵”。党员干部主动带着笔记本入户,找“真问题”、解“真难题”,医保代缴、就业咨询、矛盾调解等高频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结,让群众少跑腿、多省心。

       第三把火,焐热群众参与感——社区大小事都邀群众参与,并接受群众监督。居民“点单”,党员干部及时“接单”,干什么、怎么干,都用“大白话”跟群众讲明白、说清楚,让大家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

       群众的需求在哪,社区的服务就跟到哪:

       居民反映,红白喜事“人情负担”重,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把高额随礼换成了三斤猪肉、一床棉被。

       居家老人、妇女有就业需求,社区修建了“非遗工坊”,扶持30余名搬迁群众创业。

       居民想在家门口种菜,社区建成一个5000平方米的“幸福菜园”,每一块菜园将近30平方米,以抽签方式分配给社区居民。

       孩子放学没人管,社区设立“儿童之家”。

       ……

       “党群关系拧成了一股绳,为民服务的机制捋顺了,居民人均收入也从4年前的3000元涨到现在的1.1万元——搬迁群众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卢启瑞底气十足地说,如今的和谐社区,再也不是当年的“倒数生”,敢跟排名全县前列的村居、社区“掰掰手腕”。

       【未来5年这样干】

       谈到未来发展,卢启瑞用“未来可期”四个字形容。

       基层党建上,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构建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同时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为社区注入新的活力。

       服务群众上,社区细化居民服务机制,更快响应大家的急难愁盼,居民考评干部的频率也从“一年一评”改为“一季一评”。

       产业发展上,和谐社区将利用社区内的羊场红色文化打造紫云第一家教育研学基地,游客沉浸式感受红色精神的力量。预计在明年一月份正式营业,成为紫云红色研学的“新地标”。

       与此同时,社区还将持续壮大集体经济,通过整合资源、拓展产业,让更多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共享社区发展的红利。

       “未来5年,和谐社区已立下新目标,让居民幸福感、满意度越来越高,获得感越来越强,年年给社区工作都打满分!”卢启瑞的话里,满是对未来的信心。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时珊珊

三审 杨光能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21201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