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向往的绿洲红城——我在贵州奔县系列报道之习水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方亚丽
11月14日,在2025年全国粮油与大豆产业博览会上,贵州省三好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政除向客商推介豆制品外,还重点展示其在习水县打造的农旅融合项目“空山溪谷”。
该项目总投资3000余万元,占地400亩,集康养度假酒店、农业旅游体验和宴会中心于一体,自今年“五一”开业以来,每日接待游客量稳定在百人以上,成为当地产业转型的新亮点。
7年前,当过兵的吴国政放弃重庆的高薪工作,回到老家习水做豆制品加工。
“秉持好生态、好原料、好味道的理念,第一年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万元,如今已突破5000万元。”吴国政坦言,虽然业绩持续增长,但长期的经营中他也逐渐意识到单一产业抗风险能力有限,开始寻求“组合型、复合型”的发展新路。在他的规划中,食品加工是根基,旅游是枝叶。“工厂工人旅游旺季可支援服务岗位,旅游淡季时文旅项目员工也能参与食品生产。”
习水有生态和红色文化资源两个绝对优势,被称为“绿洲红城”。而面对当前消费趋势,项目将目标客群锁定退休人员与年轻白领。“退休群体有时间、有消费能力,注重健康养生;年轻人则渴望逃离城市,寻找乡土记忆。这两类人群的旅游需求正快速增长。”吴国政分析。
为此,“空山溪谷”设计了差异化产品体系:针对老年人推出康养套餐,针对年轻人设计农耕文化研学、传统工艺制作等沉浸式体验。
“现代旅游不再是景点观光,而是生活方式的体验。我们销售的不仅是住处,更是一段值得回忆的时光。”吴国政说,游客可参与豆腐制作、蔬菜种植,收获后还能收到自己亲手种植的农产品。“参与3小时劳动,我们寄送蔬菜。这不是简单的农事体验,而是建立情感联结。”
该项目还充分发挥习水“绿洲红城”的定位优势,推出五天四晚深度游。
“在五天行程中,游客对红色文化最感兴趣。”吴国政观察到,这种慢游方式,有效提高了游客过夜率。
据2025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潜力100强榜单显示,习水位列第47。迈点研究院8月底发布的《贵州省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报告》指出,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保存了大量红军长征时期的旧址与遗迹,是发展红色旅游、开展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
当前,习水县文旅市场红色底蕴与生态优势叠加释放效应显著。根据第三方机构测算反馈,前三季度习水县接待游客1231.29万人次,同比增长13.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0.27亿元,同比增长12.24%,“绿洲红城·醉美习水”文旅品牌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增强。
目前,“空山溪谷”项目已带动当地近百人就业。未来将继续深化“加工+旅游+文化”的模式,在“绿洲红城”的定位下探索更丰富的业态组合。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魏丽萍
三审 蒋丽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