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数据矿工”: 让每一克煤炭都释放最大价值

2025-11-16 贵州日报 雷刚

工作人员在调度指挥中心进行数控管理。胡明军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江婷婷

       【特写镜头】

       “请各点位注意安全,准备割煤。”

       11月6日,在贵州豫能新田煤矿1906智能化工作面远程集控操作平台前,综采队队长张安合按下“一键启动”按钮。在490米深的井下工作面,采煤机滚筒开始旋转,液压支架依次自动跟进,乌黑的煤炭如流水般涌上运输带。

       “现在全是数据说话。”张安合说。这位在煤矿工作了20多年的老矿工,如今多了一个新身份——“数据矿工”。

       几年前,他完全想象不到这样的场景。“2003年刚参加工作时,还在炮采工艺时代,工人们用钢梁、单体支柱支护顶板,靠绞车拉动运输机,30多人挤在一个工作面里打眼、放炮、攉煤。一个班下来,全身都是煤灰,腰酸背痛。”

       “最头疼的是设备经常‘趴窝’。”张安合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放炮后,崩出的煤炭把功率不足的刮板运输机压死了,“我们只能用铁锹一铲一铲清煤,等运输机重新启动再装上去”。那时,一个工作面月产2万多吨已属不易,安全风险却时刻存在。

       2021年5月21日,贵州首个智能化煤矿建设在这里启动。张安合和工友们见证了一个个智能化工作面的建成:采煤机实现射频精确定位和记忆截割,液压支架智能跟机移架,18个AI识别摄像仪实现全方位安全监控。过去需要30多人协作的工作面,现在只需5人就能完成,月产量却从2万多吨跃升至10万吨以上。

       【用数据说话】

       2022年11月12日,新田煤矿通过国家能源局专家组的验收,成为贵州省首家“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与炮采时期相比,智能综采工作面原煤产量从2万多吨提高到10万吨以上。

       “在洗选环节,选煤厂通过设备升级改造,实现了调度室数控管理,运输系统与洗选设备一键启动。目前洗选能力较原设计每天提升2000吨。”张安合介绍,通过在煤场增设滚筒筛,开发出8至13毫米的小粒煤,价格每吨提高约200元,块煤产率提高约10%至15%。

       新田煤矿还积极开发多品种煤,推进产品结构从电煤、化工煤向烧结煤转型。烧结煤价格较末精煤每吨提高约300元。通过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原煤洗选每年提质增效上亿元。

       【站在新起点】

       作为“西电东送”配套供煤矿井,新田煤矿设计产能为每年120万吨,目前正稳步推进每年210万吨的技改工作。这些精煤产品,将通过“西电东送”等国家战略通道,源源不断输往全国各地。

       随着贵州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以及“富矿精开”战略的深入推进,新田煤矿在精深加工环节展现出更大潜力。“过去我们论‘吨’卖煤,现在要讲‘克’——通过精深加工,让每一克煤炭都释放最大价值,为全国重要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建设贡献新田力量。”张安合说。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魏丽萍

三审 蒋丽薇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21201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