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发展高地 绘就幸福底色——贵阳贵安书写“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兵
晨曦初露,甲秀楼飞檐翘角勾勒出金色轮廓,南明河水倒映着城市苏醒的脉动。青云市集的非遗工坊里,银针正绣出山峦纹样;大数据机房中,指示灯如星河闪烁;工业园区内,机械臂精准挥舞……这片土地上的生动剪影,正诉说着贵阳贵安“十四五”砥砺奋进的非凡征程。
五载春秋,贵阳贵安以高质量发展为笔,以“四新”“四化”为墨,在黔中大地上绘就壮美画卷。经济总量从4505亿元跃升至6000亿元台阶,贵安新区以连续20%以上的增速在国家级新区中领跑,书写“质、美、精、新、实”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向“质”而行,工业脊梁挺起发展新高地。六大重点产业如六驾马车并驱,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突破31%。数字经济浪潮奔涌,100EFlops算力规模托举“中国数谷”崛起,26个大型算力中心使这里成为全国智算高地。贵州轮胎的“灯塔工厂”照亮传统产业转型之路,翰凯斯无人驾驶车驶向全球30国,工业筋骨在创新淬炼中愈发强健。
向“美”而行,城市蝶变书写人居新典范。“一核三心多组团”格局下,42万户居民告别棚户陋巷,150万人迎来崭新家园。地铁织线成网,日均运送旅客70万人次,重要节假日更突破百万大关。人才用脚步投票,年均新增常住人口20万,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实至名归。这座“千园之城”正以99%的空气质量优良率和55%的森林覆盖率,诠释着“自然城市”的生态担当。
向“精”而行,乡土沃野孕育振兴新希望。现代山地农业结出硕果,农业“芯片”动能澎湃,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63%。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加工转化率提升18个百分点,从“黔货出山”到“品牌强农”,田间地头正升腾起更多可能。
向“新”而行,文旅融合绽放多彩新魅力。45家A级景区串珠成链,青云市集年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大关。“路边音乐会”唱响“爱乐之城”,“六爽”魅力吸引八方来客。旅游总收入较2020年增长37.9%,“最佳避暑旅游城市”“大美之城”等殊荣接踵而至。当咖啡香飘过花江峡谷大桥,当非遗文创走进现代生活,“爽爽贵阳”正成为更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向“实”而行,民生温度标注幸福新刻度。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8%和7.9%,腰包更鼓,日子更红火。“一圈两场三改”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2.97万个托位数缓解“带娃焦虑”,13.51万个新学位托举明天。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8000张优质床位守护健康。44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353个社区服务站编织出“老有所养”的幸福网。10万套公租房、1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正在筑起万千家庭的安居梦。
区县发展各展其长。南明区以千亿之姿勇立潮头,联积电子智能制造车间里,电子纸产品走向世界;云岩区在15.41平方公里上创造发展奇迹,工业设计城让“贵州设计”闪耀米兰;高新区入选全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两主一特”产业生态圈产值占比超六成。从世纪恒通的数字经济蓝海到黄果树立爽药业的滴丸创新,企业活力竞相迸发。
人才奔流汇聚磅礴力量。160万人才选择这片热土,“安巢·青年社区”零门槛迎接梦想。514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平台成为创新沃土,7.4万套人才房筑巢引凤。这里既有“中国数谷”的创新脉搏,也有“心学高地”的文化滋养,既有“避暑之都”的清爽惬意,也有“美食天堂”的烟火人间。
站在“十四五”收官的历史节点,贵阳贵安以占全省26%的经济总量,贡献了35%的增长动能。每一个数据背后,是车间里的汗水浇灌,是实验室的昼夜攻坚,是街巷间的烟火升腾,是田野上的希望生长。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正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务实笃行的姿态,在展现贵州新风采的征程中勇担使命。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龙晓慧
三审 冯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