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民族医药研究院:民族医药进校园 文化传承润童心

2025-11-22 黔东南新闻网 吴路路 王心 王槐雪

  11月19日,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附属苗医医院的专家团队走进凯里市翁义小学,开展民族医药文化科普活动。生动的讲座、有趣的药材辨识、实用的健康指导,让该校学生沉浸式感受传统民族医药的独特魅力,这也是今年黔东南州民族医药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站。

  活动中,医院医师和药剂科专家通过生动的 PPT、实物标本,向学生介绍了鸡屎藤、地棯等身边常见的民族药材。“苗药鸡屎藤虽名字特别,却是制作三月粑的特色原料,还能消食健胃、清热解毒;侗药地棯被称为‘鸡叫药’,不仅能涩肠止痢,外敷还能治疮疖。” 专家们详细讲解了每种药材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命名来源和药用功效,让学生们了解到民族医药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互动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答对问题的学生还获得了民族医药知识手册、自制棒棒糖等小礼品。

  “我觉得很有趣,知道了甲流H3N2可以通过戴口罩预防,还认识了车前草,知道它能治疗疾病。”学生库辰阳兴奋地分享自己的收获。另一位学生龙研宸也表示:“叔叔阿姨教得很好,不仅让我们认识了中药,还学会了保护身体的方法。”

  凯里市翁义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翔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认可:“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智慧和健康理念。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了解中医,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在他们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他表示,学校希望通过中医启蒙,让孩子们建立整体健康观,学会管理情绪和生活习惯,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的特色办学之路,为孩子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和文化底色。

  民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千年传承的医学智慧与实践经验。黔东南州作为苗医药、侗医药等民族医药文化的富集地,这些鲜活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标识,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民族医药文化引入校园,既是对这一活态遗产最直接有效地保护与传承,更能为学生打开认知传统文化与自然科学的新窗口。

  “民族医药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智慧,把它带进校园,能极大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让他们在了解药材特性、诊疗原理的过程中,自然激发对生命科学、植物学、人类学的探索兴趣。”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副院长罗媛媛介绍,作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研究院始终肩负着传承推广民族医药文化的责任,今后将持续常态化开展进校园活动,每年组织不少于4次的中医药、民族医药科普活动,通过生动易懂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化对传统民族医药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文化自信与科学精神。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21201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