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会精神在基层·“十五五”我们这样干]梵净抹茶:从“产销冠军”迈向“行业领军”

贵茶集团抹茶生产车间。(受访者供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聪
【机会在这里】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抹茶产业
抹茶,作为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更是贵州重点布局的农业特色产业。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培育新兴产业,这为立志成为“全球抹茶行业引领者”的贵茶集团铺就了宽广赛道。
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质量效益的持续提升,更为梵净抹茶扩大种植基地、强化精深加工、拓展市场空间、铸造强势品牌,提供了宝贵契机。
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梵净抹茶“出山出海”的动力愈发强劲,依托生态、优质的抹茶产品,占据全球抹茶市场的半壁江山的目标指日可待。
【此刻的我们】
10月27日,贵州贵茶集团江口基地的抹茶生产车间茶香四溢,工人正在对抹茶粉进行称重与包装。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蒙祖德自信地说:“公司抹茶出口至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供不应求。”
这一抹源自梵净山的鲜绿,产销量稳居全国首位,如今已香飘全球。在全球范围内,每五杯高品质抹茶,就有一杯来自铜仁。
然而回溯七年前,梵净抹茶尚“养在深闺人未识”。铜仁虽是贵州生态茶的重要产区,但长期以来以传统绿茶、红茶加工为主,抹茶产业几乎一片空白。
2018年,贵茶集团在梵净山脚下的江口县建成全球最大的抹茶精制单体工厂并正式投产,标志着梵净抹茶正式启航。然而起步之初,挑战接踵而至:市场尚未打开,品牌影响力薄弱,产能亦显不足。直到2020年,梵净抹茶的核心基地仅3万亩,年产量仅三四百吨,综合产值约3亿元。年出口量仅100多吨,在全球抹茶市场中的份额与品牌影响力微乎其微。
“十四五”期间,中央及贵州省、铜仁市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支持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梵净抹茶还被纳入全省“两红三绿一抹”战略获得重点扶持。
“抓住政策机遇,我们苦练内功提品质,铆足干劲扩市场,全力以赴铸品牌,在这5年里实现了跨越发展。”蒙祖德说,如今梵净抹茶核心基地达到10万亩,年产抹茶超2000吨,综合产值超10亿元。
经过5年的发展,梵净抹茶已成长为中国新特产的代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典范和时尚新茶饮中的新势力。这不仅是铜仁农业现代化的精彩缩影,也是强村富民的一项重要产业——
在基地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并按照统一种植管理、统一农资采购、统一加工工艺、统一质量控制、统一包装销售的“五统一”模式,确保原料品质稳定。与全省73家上游企业深度合作,带动20多万人就业增收。
在生产端,构建起标准化、现代化、智能化的生产加工体系,抹茶产量年年翻番。同时积极开发抹茶延伸食品,成立贵州贵贵抹茶食品有限公司,推出抹茶月饼、抹茶巧克力、抹茶曲奇等20多款抹茶深加工食品。
在市场端,与国内国际的数十家食品饮品巨头建立稳固合作,全球市场份额提升至五分之一。在美国、法国等多个国家建立营销办事处,2025年产销量做到了全球第一。
在品牌端,实现从深山默默无闻的小众产品到名扬四海贵州新绿的华丽转身。还推动抹茶产业园、抹茶小镇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涌现出抹茶咖啡、抹茶精酿、抹茶面条等20多个衍生品类产品。
【未来5年这样干】
“‘十四五’期间我们实现了大跨越,在‘十五五’期间我们还要实现大飞跃。”蒙祖德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在新的五年中,成为全球抹茶产业的领导者。”
把产销量做大。到2030年抹茶核心基地将扩大到30万亩,产量做到1万吨,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
把加工做强。要把抹茶生产线增加到8条,新建可储存4000吨原料的冷库,改扩建智能化包装生产线,进一步提升加工能力。同时强化抹茶食品深加工,通过推出抹茶浓缩液、研制全自动抹茶饮料机等,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把市场扩大、品牌做强。进一步健全完善全球化的营销体系,建强跨境电商团队,确保梵净抹茶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并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让“中国抹茶之都”的称号越“抹”越亮,让梵净抹茶香飘天下。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龙晓慧
三审 冯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