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钩藤产销两衔接 “金钩”挑起“金扁担”
初冬时节,剑河县太拥镇翁王村的山坡上,千余亩钩藤青翠蔓延,农户们穿梭林间,娴熟地采摘着饱满的钩藤条,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药香。今年,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专班的统筹下,村里设立集中收购点,实现产销现场对接,让农户的“丰收果”就地变现,从“丰收”到“增收”无缝衔接。

作为贵州钩藤核心产区,剑河县素有“天然药库”“钩藤之乡”的美誉,目前全县钩藤种植面积达13.6万亩。得益于独特的土壤与气候条件,这里出产的钩藤双钩比例高、钩藤碱含量优于普通产区,被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凭借过硬品质,“剑河钩藤”成为中药材采购商青睐的优质原料,“几乎颗颗双钩”的特质赢得市场广泛认可。

畅通的产销渠道点燃了农户的种植热情。种植大户杨胜超一边采收一边笑道:“我2019年开始种钩藤,现在有120亩,今年雨水充足长势好,亩产超800斤。县里搭建的产销平台让收购渠道更顺畅,我们心里踏实,扩大种植的劲头更足了!”
在翁王村的临时收购点一派繁忙,一捆捆色泽青绿、形态饱满的钩藤堆积如山。工作人员按标准逐批质检、称重、登记,现场秩序井然。“以前采收后还得四处找销路,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卖,现场就能结款,根本不愁卖不出去!”刚卖完钩藤的散户张剑锋拿着结算单,脸上满是笑容。

“保障药农收益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专班工作人员赵三辉全程跟进采收收购环节,他介绍,专班通过统筹全县产销对接,既确保市场渠道畅通,也让农户销售更省心。“下一步,我们将在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深化加工、拓展市场上持续发力,推动钩藤产业高质量发展,让这株‘金钩藤’更好地挑起乡村振兴‘金扁担’。”
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剑河县将钩藤、黄精等中药材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创新推进“五化”建设——种苗本地化夯实根基、种植规范化打造道地品质、技术标准化赋能升级、培训实战化培育人才、管理科学化激活动能,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从郁郁葱葱的种植基地到热火朝天的收购现场,从农户舒展的眉头到产业蓬勃的态势,剑河钩藤正沿着完善的产销链条,绘就出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