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幸福驻在群众心坎上—— 丹寨县金泉社区打造“五金五泉”品牌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2024-04-01 黔东南新闻网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娅琳 李凯

  近年来,丹寨县金泉街道金泉社区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紧紧围绕“五个体系”建设,持续深化“五金五泉”工作经验,探索“积分超市”“扛旗争星”治理模式,积极配合街道开发“金泉街道智慧管理平台”,推行网格化管理,有效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通过扎实的社区建设、有效的社区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

  社区通过打造群众就业“金饭碗”,汇聚搬迁社区“致富泉”。聚焦“三种形式”就业提升。开展“订单式”培训,2023年累计开展就业培训10场次426人,实现就业350余人。进行“立体式”推荐,利用招聘会推荐、入户讲解、便民墙发布、苗汉双语广播宣传等方式,2023年共发布就业信息6000余条,开展就业招聘会16场次,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

  此外, 聚焦“三个一批”促进就业。社区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引进了贵州基森工贸有限公司,建设约3000平方米的服饰加工车间;引进黔东南城市易达服务有限公司,利用开发区闲置厂房约3000平方米作为洗涤车间三期,为社区居民打造“家门口的工厂”。

  “车间建到家门口,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干起活来心里也踏实。”在贵州基森工贸有限公司里,员工王安香一边忙着手中的活儿一边高兴地说。

  据统计,创办帮扶车间吸纳一批,建成洗涤、制衣、茶叶加工、箱包、蜡染、爱心手工、食品加工等帮扶车间15个,现已全部复工复产。2024年实现吸纳稳定就业300余人,人均年收入增加1.5~5万元;吸纳灵活就业500余人,人均年收入增加0.4~3万元。

  打造公共服务“金品牌”,汇聚搬迁社区“幸福泉”。基础设施完善“安民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探索开展“红色物业”党建联建,推行物业费收缴,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安装汽车充电桩、电动车充电插座,新增停车位800个,缓解了小区停车难等问题。社区综合服务“便民利”。健全完善便民服务大厅,为搬迁群众办理民政、养老保险、水电代理等10多项服务大项;推出“延时服务”模式,全力打造“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社区服务新格局,已提供“延时服务”160余人次。

  打造民族文化“金钥匙”,汇聚搬迁社区“新风泉”。解锁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潜力,将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推进群众就业统筹起来,建设民族特色帮扶车间。积极支持搬迁群众组建芦笙、山歌、宣传文艺队等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发展刺绣、剪纸、蜡染、芦笙等民族传统手工艺术协会会员170余人。

  打造社会治理“金钟罩”,汇聚搬迁社区“平安泉”。社区管理网格化、科学化。积极推进“多网合一”工作,结合社区区位和人口将3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划为45个网格,网格员施行周调度、月考核、竞争上岗、星级评定、绩效报酬制度,进一步高效高质推进网格化管理。

  “社区聚焦新市民角色转换,充分利用端午节等重要节日,开展芦笙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体活动12场次,参与群众约两万余人。”金泉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主任余正艳介绍道。

  提升搬迁群众自身“造血”功能的同时,金泉社区紧扣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工作目标,发挥党建引领持续强化,打造基层党建“金种子”,汇聚搬迁社区“红色泉”。

  “我们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结合社区实际积极落实“一肩挑”,切实增强“两委”干部队伍战斗力。同时,抓好基层、打好基础,创新将“党小组建在网格上”,进一步延伸党建触角,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成立若干个网格党小组,发挥党员引领示范作用。”余正艳告诉记者。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39730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