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共同富裕美好生活新图景——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3-27 黔东南新闻网 魏丽萍 康莉 王槐雪

  “希望大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把乡村振兴搞得更好,祝愿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

  “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产业发展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这个播撒希望的季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犹如春风化雨,润泽了苗乡侗寨,为我州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殷殷嘱托激荡奋进力量,拳拳感恩汇聚实干强音。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全州上下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州委有关决策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在乡村振兴路上阔步前行,一幅业兴、景美、人和、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浓墨绘制。

  特色产业勇突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我州依托山地特色资源,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推动农业向规模化、品牌化、链条化升级,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一芽一叶一抹香。在雷山县望丰乡五星村满天星茶园,茶芽经过一冬的休眠和养分积累,新梢肥壮、鲜嫩翠绿,将要进入采收期。

  茶产业是雷山县的特色主导产业。目前,雷山县的茶园面积已经达到了16.3万亩(1亩=0.0667公顷),年产茶量高达6000吨,综合产值更是突破了12亿元。在一片片茶园的带动下,7.8万茶农的人均收入超过了万元,其中脱贫群众达到了2.68万人。

  “雷山县将继续加大对银球茶产业的支持和发展力度,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提高产业附加值,不断提升雷山银球茶的品质和品牌影响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雷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郭昌标表示。

  我州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充分发挥农民在种植养殖环节的主体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聚焦品种、品质、品牌,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市场化,深入实施“6个100万提升”工程(商品蔬菜、精品水果、油茶、中药材、茶叶和稻渔综合种养),加快发展肉牛产业,全力促进乡村产业“接二连三”。

  针对传统农业“小、低、弱”问题,我州集中打造“苗侗山珍”区域品牌,推动银球茶、蓝莓、太子参等特色产品走向全国;引资建设以“酸汤+”、精品果蔬为主导的农产品种植基地、深加工园区,实现全产业链延伸。从“提篮小卖”到“盛装远嫁”,随着我州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

  文旅融合走前列

  把蕴藏在苗乡侗寨的民族文化资源挖掘出来,把根植在农民心中的文化自觉激发出来,乡村振兴在黔东南大地就有了持续发展的“根”和“魂”。我州不但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更以民族文化为内涵,深挖民族文化与生态资源,以农文旅融合为抓手,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近日,45名来自我州的“村T”少年身着民族盛装,站在了2025中国国际时装周的舞台上,他们自信又活力,向世界展示了黔东南的非遗魅力。

  “淘货+走秀”相结合,让游客感受民族服饰的魅力,走上“村T”秀场,沉浸式体验黔东南非遗之美。在凯里,“村T”成为了“村”字开头的又一现象级IP,也催生出了旅游新业态。凯里市推出的“村T+”主题游线路,将T台走秀、非遗体验、民俗节庆打包,深度链接周边的餐饮美食、住宿服务、交通出行及观光旅游等多个产业链条,推动城市“消费增量”。目前,商户达到615家,秀场吸引游客40余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已超3500万元。

  我州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持续丰富和优化旅游产品,在文旅融合发展上探索全新路子。依托“村BA”“村超”的巨大流量,打造了多条精品旅游路线,推动“苗寨西江”“侗寨肇兴”“古城镇远”等热门旅游IP相互串联,深度融合文化底蕴与民俗风情。同时,我州还积极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打造成具有民族风情的精品民宿,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增加村民收入。

  从“流量爆红”到“长红经济”,从“非遗传承”到“国际舞台”,文化振兴赋予农民认同感、幸福感和价值感,让源源不竭的文旅动能,持续助力我州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建设显特色

  台江县台拱街道红阳村,坚持基层党组织引领,通过创建“美丽庭院”,让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社会治理中,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正在变为“绿美红阳”生态建设的美丽图景。

  麻江县宣威镇卡乌村,村里的连户路、村民的房前屋后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卡乌村结合实际制定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实施方案》,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让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更具可操作性,为美丽乡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州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治理体系等,打造了一批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升级版。2024年,我州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利用率。累计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数量占全州行政村总数的比例为98.2%。完成农村新(改)建厕所15716个,完成省级任务的109.82%。31个省级试点村完成新(改)建卫生户厕326户,改圈完成409个。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成率105.85%。全州县级特困人员供养设施(敬老院)有16个,覆盖率100%。

  持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以“四抓四强”为抓手,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作用,积极推广“院坝协商”“合约食堂”等乡村治理新模式。深入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开展网络化服务管理“多网合一”工作,夯实基层基础。深入开展文明新风倡导专项行动,推广“红白理事会”“积分制管理”等做法,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相互攀比等陈规陋习。

  一项项产业发展壮大,一座座村庄华丽蜕变,一个个农民喜笑颜开……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勤劳进取的黔东南人民正在创造着更加富裕美好的新生活。

  浩荡东风今又起,田畴沃野绘新篇。站在新的起点,全州上下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锦绣黔东南新未来。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