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县:推进风貌大提升 扮靓村庄“俏模样”

2025-07-30 黔东南新闻网 王道东 王槐雪

  7月23日,记者走进剑河县南明镇河口村,只见昔日残垣断壁的破败景象已悄然无踪。平坦整洁的道路串联起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色彩斑斓的文化墙绘与葱茏绿树相映成趣,一幅“村净、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图景跃然眼前。这是剑河县以“试点先行、全域推进”为思路,强力推进村庄风貌提升与管控工作带来的华丽蜕变。

  自工作启动以来,全县上下强化组织、狠抓落实,长效机制建设初见成效,乡村面貌焕发新生机。 剑河县以‌试点探路深知“一村一策”的重要性,精选六个村庄开展差异化试点,为全域推进探索可复制的路径。久仰镇基佑村探索风貌管控集中执法模式;磻溪镇洞脚村率先将建房风貌要求纳入村规民约,规定村民申请建房须签订承诺书并可能缴纳保证金;柳川镇中都村创新推出“蓝皮瓦”整治政府与农户共担机制;敏洞乡沟洞村深化项目推进整体风貌建设;南明镇河口村聚焦危旧房拆除探索高效路径;革东镇麻栗村则专攻室外强弱电线规范接入难题。

  目前,磻溪镇、革东镇、柳川镇已初步完成经验推广方案的制定,为下一步经验复制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村庄风貌提升,离不开坚实的项目支撑,县供电局行动迅速,已完成敏洞乡沟洞村、磻溪镇洞脚村和革东镇麻栗村的室外线路改造,久仰镇基佑村改造工程预计6月中旬完工。四大通信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络)也已完成对试点村的线路整治初步查勘,线路“蜘蛛网”问题正在系统解决。

  守护传统根脉,传统村落保护取得重大进展。依托400万元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村补助资金,基佑村、洞脚村的建筑得到有效修缮,绿化美化与消防设施同步升级,古韵新颜相得益彰。2025年剑河县住建局将获得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资金500万元,专项用于革东镇八郎村、大皆道村,南寨镇展留村,敏洞乡沟洞村等4个传统村落的分级分类保护利用,风雨长廊、特色民居修复等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即将启动。在危房改造方面,争取到补助资金52.5万元,并在改造中明确提出风貌管控要求。

  技术引导同样到位,累计发放《黔东南州农村住宅风貌导则及指导图集(试行)》560余本、安全宣传资料5500余份,并培训农村建设工匠及带头人1000余人。在‌环境整治方面,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抓手,全县残垣断壁清理整治成效斐然。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拆除(整改)275处,实现了从“灰头土脸”到“清爽整洁”的华丽转身。

  长治长效固根基,风貌提升非一日之功,剑河县着力构建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织密组织网络。各乡镇(街道)均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专班,细化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节点,并已完成“蓝皮瓦”整治摸排建账,为全域管控提供精准数据支撑。风貌管控要求已普遍融入各村村规民约,村民自我约束、共建共治的机制初步形成。同时,通过对“蓝皮瓦”销售商户的政策宣传和引导,农户购买量显著减少,符合风貌要求的建材日益成为市场主流。在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方面,县住建部门组织对基佑村、八郎村、展留村进行执法检查,下发停工通知书1份,发送线索提示函2份,有效震慑了违法建设行为。

  剑河县正以坚定的决心和系统的举措,将试点经验转化为全域实践,将项目投入固化为长效动能,将机制探索深化为治理常态。一条条整洁的村道、一座座修葺一新的传统民居、一片片规范有序的线路、一处处生机盎然的公共空间,共同编织着剑河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振兴图景。村庄风貌的提升,不仅扮靓了“面子”,更在潜移默化中夯实了和美乡村的“里子”。

来源: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王槐雪

    二审 王珺

  三审 铁源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