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救灾·先锋力量 | 守土有责,“人民至上”铸防线—— 古州镇党委防汛救灾纪实
6月下旬,强降雨突袭榕江县古州镇,都柳江、寨蒿河、平江河同时水位暴涨,场坝、梨子园等低洼社区瞬间沦为泽国。面对“6・24”“6・28”连续两场特大洪灾,古州镇党委以“人民至上”为号令,用责任与担当筑起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铜墙铁壁,在洪峰浪尖上书写了集体攻坚的动人篇章。
“洪灾就是命令,防汛就是战场。”镇党委书记陈志银的话掷地有声。汛情预警信号拉响的第一时间,这位扎根基层多年的党员干部立即进入战时状态,带领班子成员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科学研判汛情走势,周密部署防御措施。全镇迅速构建起“县级领导、党委统筹、镇村协同、网格兜底”的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四早机制”,县级包保指挥长坐镇指挥,镇党委班子成员24小时值守。6月23日19时接县防指指令后,镇干部与网格员组成的“防汛先锋队”立即分赴场坝、大十字、梨子园等重点区域,从河道沿线的料理村到城市社区的低洼地带,逐户排查风险,确保防汛指令在网格末梢高效落地。
古州镇副镇长吴坤尧第一时间奔赴灾情最严重的区域,带领镇村干部挨家挨户转移群众。“当时就想着快点把群众转移到安全地方,根本顾不上其他。”他回忆道,背老人、抱小孩,争分夺秒与洪水赛跑。当洪水漫过胸口、道路阻断时,他带领最后2名群众躲进民房四楼坚守24小时,一边安抚群众,一边与指挥部保持联系,确保救援力量精准调度。清理废墟、疏通道路过程中,锈蚀铁钉扎穿他的脚掌,鲜血浸透鞋子,简单包扎后,他又投入战斗。“灾后救援刻不容缓,我是党员,是干部,群众有难,必须冲在最前面!” 吴坤尧坚定地说。鲜为人知的是,吴坤尧自家也受灾,70岁的父亲独自在家,但他始终未提一句,只是抽空带上干粮和饮水到家简单安置,从未离岗半步。
“四级响应即战时状态!”6月23日18时30分,县级防汛四级响应启动。古州镇党委组织800人次拉网排查,86处警示标识在险点竖起,400余名群众被紧急转移至安全地带。“两人组小队”结伴排查,“半小时报告制度”实时调度,微信群、应急广播里的预警信息穿透雨幕,成为群众的“定心丸”。当汛情升级为二级响应,287名党员干部火速组建8个工作组,展开“敲门行动”。截至28日18时统计,全镇安全转移群众3万余人,实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伯,快!快!洪水快来了!赶紧跟我们一起走!”“还有东西没拿啊!我腿也不行啊!”“东西我们帮你拿,你快上来,我背您出去!”这是古州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年在6月24日凌晨转移群众时的真实对话,当时洪水已漫过脚踝。在协助最后一名群众撤离时,张年被水下尖锐物划伤脚部,鲜血瞬间染红裤管。简单处理伤口后,他主动请缨负责第四网格灾后重建,连续昼夜奋战,日均工作18小时,带领队伍清理淤泥垃圾、发放救灾物资。7月1日晚,在搬运重型设备时,他不慎被坠物砸伤右手,伤口缝合5针后仍坚持在后方开展灾情统计、资金申报等工作。“灾后重建工作还没结束,我哪能安心养伤!”面对同事的劝说,他这样说道。
安置保障暖人心,灾后重建聚合力。在榕江民中、二中两个集中安置点里,帐篷、折叠床整齐排列,饮用水、泡面等物资充足供应,医护人员与志愿者24小时值守,古州镇党委为1万余名安置群众撑起“温暖港湾”。洪灾退去,古州镇党委迅速切换“战斗模式”,各网格清淤工作组全员上阵,全镇党员干部带头跳进淤泥,不畏险阻,不顾伤情,5万余人次的清淤力量让街道重现整洁;各村居支援的5万余份热乎盒饭、社会各界力量支援20万余件救灾物资,源源不断送到群众手中,让“人民至上”的承诺化为看得见的温暖。
从预判预警到紧急转移,从淤泥清理到灾后重建,古州镇党委带领全镇干部群众与洪灾赛跑,用科学调度展现治理能力,用血肉之躯筑起安全屏障,在汛情大考中,交出了一份“护民平安”的硬核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