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后的“调度员”通途之上践初心—— 记2025年贵州省抢险救灾表现突出个人、榕江县交通运输发展中心副主任吴全州
“路通了,老百姓的希望就多了一分。”站在人声鼎沸的榕江“村超”足球场旁,榕江县交通运输发展中心副主任吴全州望着绿茵场上奔跑的身影,指尖不自觉地点亮了随身携带的手机屏幕。屏幕里,35台应急设备的调度表格、现场照片与进度备注密密麻麻,清晰镌刻着3个月前那场特大洪灾后,一位交通人抢通“生命线”的日夜坚守。
时间回到6月24日清晨,连续多天的大暴雨已将榕江浇透——全县累计面雨量达319毫米,上游平阳雨量站更是测得434毫米的极端降水,相当于半年的降水量集中倾泻而下。都柳江、寨蒿河、平江河三道洪峰相继过境,石灰厂水文站出现1958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洪峰,水位超保证水位5.21米,流量达11400立方米每秒。短短数小时,超三分之二城区被淹,通讯、电力全面中断,这座三江交汇的小城沦为“孤岛”。当洪水渐退,吴全州接到紧急任务:“城区和农村公路的应急设备调度,交给你了。”
“当时根本顾不上想难不难。”吴全州回忆,灾后设备散落各处,而清运车辆、挖掘机、铲车加起来仅35台,却要应对乐言百吉、中心大道、实验中学、“村超”球场等多处重灾区的清淤需求。他握紧手机立刻出发,此时城区路面的淤泥混着断枝杂物,踩下去能没到小腿肚,每走一步都要提防被锋利硬物刺穿水鞋。从城南到城北,他每天徒步巡查五六个作业点,遇着铲车师傅就追着问油耗与设备状态,掏出手机快速录入;碰到现场负责人就核实施工进度,顺手拍下现场照片标注位置,所有信息都即时存进手机文档。
凯运司榕江汽车站的场景让他至今难忘。这个县城重要的交通枢纽,候车大厅与停车场被厚达半米的淤泥填满,曾经整洁的场地沦为一片狼藉。吴全州绕场勘察3遍进出路线后,当场在手机上拟定调度方案:“调3台大功率铲车、3台淤泥转运车,24小时两班倒作业!”他还特意拍摄了不同角度的淤泥堆积照片,方便后续调整作业计划。接下来几天,他守在现场调度,铲车一次次推走淤泥,转运车昼夜不息清运垃圾,他时不时拿出手机核对设备排班,直到车站轮廓逐渐清晰。
在全力保障设备调度的同时,吴全州更考虑到灾后重建需翔实数据支撑。每当设备按计划作业、现场暂无紧急调度需求的空当,他就带着同事前往受灾严重乡镇,每到一处受损路段,他就在手机备忘录里快速敲击记录,还不忘从不同角度拍摄现场照片,确保每个问题都“记准、量清、拍实”,收集的第一手路况资料,为后续科学制定抢通方案、精准调配物资、保障救援通道畅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每天深夜返回单位,哪怕手机电量只剩一格,吴全州都会借着应急灯的光,对着手机复盘35台设备的动向与状态。“3号铲车油量不足,明日补充;‘村超’球场清淤需加派设备。”他在文档里逐条更新备注,生怕遗漏任何细节。有同事劝他歇会儿,他总说:“多记准一条,明天就能少耽误一分钟,说不定就能多通一段路。”
如今3个月过去,榕江焕发新生。中心大道、滨江大道恢复通行并升级排水防滑功能,“村超”足球场7月26日重启赛事,车站也恢复运营。“你看现在多好。”吴全州打开手机旧文档,看着6月28日的调度记录满是欣慰。那些踩泥录数据、熬夜更表格的日子终有回报。他说:“洪水虽能冲毁道路,但冲不毁交通人的为民心意,更冲不垮重建家园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