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坝芒:浇开“民族团结花”

2025-10-12 黔东南微报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路路 吴义环 麻江融媒 周召均 张安俊 雷刚

       原标题:黔东南的这个乡,上榜了!看它如何浇开“民族团结花”,绽放最美的样子!   

       近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坝芒布依族乡人民政府荣获“贵州省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作为多民族聚居乡,坝芒布依族乡始终将民族团结融入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与文明建设全过程,以实打实的成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101.jpg

       清晨的坝芒乡,牛丫山千亩有机茶园云雾缭绕,万亩粮油基地与高山蔬菜基地里,农户们忙碌的身影勾勒出现代农业的生机图景。

       “我们依托坝芒的生态与区位优势,坚持富民优先,打造1.1万亩粮油基地、1.2万亩高山蔬菜基地、1100亩有机茶园,凝聚全乡各族群众之力发展产业,让大家的发展信心越来越足。”麻江县坝芒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许仲琨介绍。

102.jpg

       借助东西部协作政策红利与高校科技支持,坝芒乡的蔬菜产业实现从贵阳“近郊型”供应到粤港澳大湾区“直供型”的跨越式发展。自被确定为全省高山冷凉蔬菜基地以来,当地蔬菜亩均年产值从1万元突破至2万元,2024年全乡7个村村集体经济全部突破100万元,各族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103.jpg

       产业振兴的“头雁效应”,让民族团结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翁址村,“黑山羊+N”特色产业模式成为村民增收的“金钥匙”。

       “我们主打黑山羊养殖,同时依托本地气候环境发展150亩八月瓜种植,带动四五十名各族群众稳定就业,老百姓年均增收约4000元。”麻江县坝芒乡翁址村党支部书记陈刚的话语里满是自豪。

       此外,坝芒乡还积极引导劳动力就业,累计组织4808名群众外出务工,发放稳岗补助6.2万元、交通补贴60.55万元,惠及1214人,让各族群众在共同致富路上“一个都不少”。

104.jpg

       产业发展行稳致远,离不开高效的基层治理护航。2024年,坝芒乡在全县率先建成乡镇综治智慧指挥平台,联合7个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寨管委”构建起“智慧+网格”的治理体系,将民族事务纳入法治化、精细化管理轨道。

       “去年我们累计排查调解矛盾纠纷51件,调解率100%,还开展了120余次志愿服务,为各族群众代办33件暖心事务。”麻江县坝芒乡平安法治办公室工作人员李海涛说。与此同时,乡内修订完成7个村村规民约,其中“瓮址20条”成为全县村规民约范本,乐坪村、大开田村分别获评州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乡综治中心更是荣获“贵州省第一批新时代‘枫桥式综治中心’”称号,各族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105.jpg

       文明乡风是民族团结的“黏合剂”。坝芒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成1个乡级、7个村级农家书屋,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1个民族团结食堂,让文化阵地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园”。此外,乡内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倡导酒席简办,依托“坝之芒”新媒体矩阵推送民族团结故事340期,打造千万级流量的“乐坪村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农旅融合品牌,以“互联网+民族团结”模式讲好坝芒故事,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

106.jpg

       从国家卫生乡镇、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到贵州省森林乡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再到如今的“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坝芒布依族乡的荣誉墙上,每一块奖牌都见证着各族群众同心奋斗的足迹。未来,坝芒布依族乡将继续以民族团结为基石,在产业升级、治理创新、文明传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坝芒新篇章。

来源 黔东南微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魏丽萍

三审 杨光能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21201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