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两会”盘点2019年“十件民生实事”系列报道   看教育项目建设之变

2019-12-02 黔东南新闻网 李林果 杨玲 吴敏

  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分量颇重;一份政府工作报告,温度颇暖。它关系百姓细微生活,每一处表述变化无不牵动民情民意。

  翻看政府工作报告,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庄严的承诺和沉甸甸的投入,民生领域的每一个数字更新、每一处表述变化、每一项内容增减都凝聚着百姓期待的目光。每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要公布认真办好的十方面民生实事。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贵在精准,把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2020年州“两会”召开在即,为盘点过去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十件民生实事”取得的成果,激励全州上下在新的一年里,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确立的目标任务,奋力开创发展新局面。即日起,《事大名捕》栏目将推出《迎“两会”盘点2019年“十件民生实事”》系列报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事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也是政府最大的民生工程。

  “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0所,新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项目50个。”这一年,黔东南州教育民生实事项目扎实稳步推进,让更多的孩子在更好的环境中学得优、学得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目前,全州100所公办幼儿园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94所完工,6所在建,累计完成投资8184万元,占总投资96.75%;50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项目已有42个完工,8个项目在建,累计完成投资8716万元,占总投资95.32%。

  安置小区有了公办幼儿园

  11月27日清晨,在初冬蒙蒙的细雨中,6岁的顾茜茜在奶奶慈爱的目光注视下,一蹦一跳地走进幼儿园,开心地奔向自己班级的教室。

  顾茜茜所在的凯里市第十四幼儿园位于凯里市杭州路东出口异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内,是2019年全州十件民生实事100所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之一,于今年九月份全新启用。

  据了解,十四幼是东出口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育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安置点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主要为移民安置小区群众子女接受良好的公办教育提供保障,解决搬迁群众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建设规模为12个班,可容纳近360名幼儿,是一所标准配置的大型幼儿园。

  走进十四幼儿园内,墙上挂着写有“让易地扶贫搬迁子女享受公平优质的学前教育”几个大字的大横幅,园长龙澄向记者介绍,这是十四幼的办园宗旨。目前,十四幼开设7个班级,在园幼儿230名,其中,移民搬迁幼儿189人,建档立卡幼儿159人,他们分别来自台江、天柱、镇远等全州十五个县及凯里周边乡镇。

  功能齐全、充满 童趣的校园,大型户外操场、自然野趣草坪、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桌椅板凳、随处可见的儿童玩具……走进教室,孩子们正拿着自己的杯子,有序排队领牛奶。

  龙澄介绍说,这已经是孩子们的第二餐了。“我们幼儿园享受凯里市学生营养(8+X)改善计划,每日实行两餐两点,科学营养搭配。”让记者觉得有些惊喜的是,如此丰盛的餐点,每位学生每学期只用缴100元生活费即可。

  除了100元生活费,每名学生每个月需缴纳200元保育教育费,每学期4个半月时间,每名学生总共仅需缴纳1000元。这大大减少了每个家庭的入学负担,得到家长们一致好评。

  “真是非常非常感谢你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们茜茜能在环境这么好的幼儿园上学。”这是顾茜茜奶奶经常对幼儿园老师说的话。

  茜茜在班上总是能得到老师格外的关心和照顾,除了她本身活泼可爱的性格,还因为她让人心疼的身世。茜茜的父母在她年幼时由于车祸双双去世,从小茜茜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年幼的孩子、年长的老人,这个原本就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我们在了解到顾茜茜的家庭情况后,在伙食费和教育费上进行减免,希望能免除老人后顾之忧,让孩子快乐入学,平日老师们格外关注她的心理健康教育。”龙澄说,为了体现教育公平,关注特殊群体,幼儿园对特贫困家庭儿童、孤儿入园采取减免伙食费及教育费。

  民生连着民心,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努力办好每所学校,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优质的教育,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待。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就是照进未来的阳光。

  运动场圆了孩子足球梦

  “这个运动场真漂亮啊”、“以后终于有地方做操跑步了”……凯里市第六中学运动场,在今年9月新学期投入使用,圆了该校师生们一直以来的运动梦。“今后我们也可以办大型校运会了,校园足球队终于有训练场地了。”

  在凯里市第六中学副校长张生华脑海里,有一幅抹不掉的画面:时值学校足球队正在全力备战凯里市中学生足球联赛期间,由于学校没有专业运动场地,足球队老师只能带着队员们到学校对面的凯里斗牛城内进行训练,虽然空间够大,但是地面确是斗牛所需的泥地,同学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挥汗如雨,刻苦训练,最终获得了凯里市中学生足球联赛第三名的好成绩。

  地处一小山坡上的凯里六中,在发展过程中受土地制约,一直没有标准化运动场,学生运动场地受限。全校将近两千余名教职工,校园占地面积25亩,校园内除了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几乎再没有大面积的空地,每当全校集体出操,学生们连伸直双臂的空儿都没,大都“缩手缩脚”,大型的校园运动会更是无从谈起。

  十几岁的花样年华,正值青春飞扬、活泼好动时期的同学们,没有一个像样的运动场地,这是全校师生心中长期以来的“痛点”。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我觉得自己毫无用武之地。”学校体育老师汪健说,由于没有运动场,平时体育课都只是小范围活动一下,更多的体育运动都没发开展。

  2019年,黔东南州将新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项目50个纳入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凯里市第六中学运动场项目也被纳入其中。架空运动场、建筑面积9274平方米、项目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运动场建成后将解决凯里市第六中学长期以来运动场地不足的问题,使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为学校及学生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今年9月,新学期伊始,运动场建成并交付使用。红色的300米塑胶跑道、绿油油的草坪足球场,在凯里六中师生眼中,再也没有比这红绿搭配更炫目的色彩了,同学们撒欢似的在运动场奔跑、玩闹……

  11月28日上午,在凯里六中新建成的运动场上记者看到,课间十分钟休息的同学们,也抓紧每分每秒来到运动场上踢两个球,翻两个跟斗。

  “学校现在的变化太大了,我们以前不敢想象的足球场现在有了,真的太棒了!”黄天翔今年6月刚从凯里六中毕业,已经是一名高中生的他,每周六还会回到母校,跟着汪健老师一起训练足球。“学弟们有了专业运动场,再也不用跟我们一样去斗牛城训练了,希望下次比赛他们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专业的运动场地有了,凯里六中也即将迎来第一届大型校园运动会,汪健表示,“现在校运会相关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就等着同学们在运动会上奋勇拼搏、大放异彩。”

  【记者手记】

  此前,本报记者曾多次就公立幼儿园现状进行调查采访,供不应求确实是摆在眼前的问题。市区幼儿园办学条件较为成熟,但大多受到场地制约,进行改扩建相对困难。新建幼儿园大多建在郊区,办学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里的十四幼,给移民户带来了诸多方便,一些贫困户还在幼儿园里找到了工作。

  同样,从凯里六中毕业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抱着没有运动场地的遗憾离开的,却又在母校有了全新的运动场地而回来圆梦。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凯里市第十四幼儿园、凯里市第六中学运动场项目只是全州100所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0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项目建设中的两个例子,是州委、州政府关心支持教育、支持教育的一个缩影。

  期待全州教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师资队伍也能不断地壮大,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39730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