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变护林员 护生态又富口袋

2019-12-26 黔东南新闻网 李林果 杨玲 吴敏

  黔东南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是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重要屏障,森林覆盖率达67.67%,空气负氧离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倍。把林业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利用生态公益岗位,在建卡贫困人口中选聘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我们实现了生态与扶贫双赢。

  2019年全州新增6044名生态护林员(其中含州2019年十件民生实事——积极争取国家新增生态护林员指标2070名),不仅使6044户贫困户切实增加了政策性收入,有力推进我州脱贫攻坚进程,同时,使我州生态护林员管护面积从原人均管护1500亩以上下降到1000亩以下,较大幅度缓解了森林资源管护压力,实现了森林资源保护和扶贫攻坚双促进。

  以前看本分 现在靠责任

  12月12日早上9点,丹寨县龙泉镇马寨村,莫廷辉穿着标志性的迷彩服,手臂上佩戴着生态护林员大红袖套,来到他负责的山林,开始了新一天的巡护工作。

  57岁的老莫,是今年新聘用的生态护林员。在他心中,永远记得第一天接过这身特殊“装备”时的心情:“当了一辈子农民,现在老了还肩负起特殊的责任了,以前只管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现在我要负责全村的森林安全,觉得满满的使命感。”红袖套对于老莫那一辈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一块小小的红布意味着异于常人的责任感。

  老莫负责的管护面积大约有1000亩,每天巡护3小时左右,每两天就要把这片林子走一遍。主要是管护森林火灾、树木病虫害、乱砍滥伐等。“看到有点火冒烟的、破坏树木的,就会立即上前制止并报告给林业站。”

  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生态护林员,对于这个在家门口就业的“铁饭碗”,老莫心里十分地感激:“政府找上门,聘我当生态护林员,本身就是对我的一种信任,每年还给1万元管护费,既让我发挥了价值,又不耽误家里的其他农活,这个政策真的是太好了!”

  据了解,丹寨县林地面积66902.93公顷、森林面积65381.43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0.36%、林木绿化率71.63%。全县现有生态护林员765名,覆盖全部6个乡镇,生态护林员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政策年均增收1万元,占平均家庭总收入3.15万元的31.75%,真正做到“一人护林全家脱贫”。

  和老莫这个新上任的生态护林员不同的是,龙泉镇得禄村的祝金晗是一名资深生态护林员,今年是他上岗的第3个年头了。

  2017年,祝金晗是全村唯一一位生态护林员,现在得禄村已经有了3位生态护林员,3人每天分区域进行日常巡护工作。

  “你看,现在我们吃的水就是从这山上引下来的泉水。”走进祝金晗家中,他就指着家里正在放水的自来水管告诉记者,以前环境不好的时候都没有这种水喝,现在山林维护好了,村民们都喝上了甘甜可口的山泉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3年间,祝金晗切身体会到良好的生态资源所带来的福利,也切身感受到自己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当记者问到每天都重复走在同样的路上巡护,会不会觉得辛苦?祝金晗有些腼腆地表示,“这是我应该做的,既然大家相信我,我就应该做好这件事,不管别人怎么样,我的工作我一定要做到位。”

  “从前看本分,现在靠责任。”丹寨县的生态护林员由村级推选、乡级评定、县级审核合格后再由乡镇聘用的方式产生,这些聘用的生态护林员之前都是村里老实本分的庄稼人,现在肩负责任守护着一片山林。

  白天看林子 晚上管治安

  12月16日,冬日里的雷公山自然保护区青山环抱、古树参天、绿水潺潺。山路十八弯,记者来到了位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腹地的大塘镇干角村。

  刚到村口,就看到醒目的“干角村两防值勤点”,53岁的生态护林员刘金梅正在值勤点值守。作为生态护林员中少见的女性成员,记者问道“您是专门负责在此处值勤的吗?”刘金梅表示,“今天刚好轮到我值勤,平时我也是要上山巡护的。”

  原来,由于林地面积大,干角村共有生态护林员15名,其中女性护林员5名,大家分为四个组分片区管护,每组轮流派人到值勤点值守,其余人员则进行常规巡护工作。

  “在日常巡护中,我们时常会遇到猴子、野猪等野生动物,大家都很开心地拿手机拍照,有时看到林子里有安放捕猎的动物夹,我们也会及时进行清理。”与全州其他县市护林员一样,刘金梅每天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巡山护林,负责森林防火、森林资源保护、病虫害疫情、乱砍滥伐等。但与全州其他县市护林员不同的是,因为地处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特殊地理条件,刘金梅和她的伙伴们还要注意乱捕滥猎野生动物、野生动物疫情等,同时还要兼任村里的保洁员、宣传员,夜晚更是当起治安员。

  走进干角村,大路、小路,每家每户房前屋后、水沟都干干净净,看不到一个显眼的垃圾。村主任介绍,这都是村里15名生态护林员的功劳,“为了使生态护林员作用发挥最大化,15名生态护林员分区域负责日常保洁,同时还要兼顾对自己负责区域内村民的安全宣传、文明意识普及等。”

  除此之外,干角村还建立了“七户一体”责任制,要求村民抱团保护森林资源、野生动物,预防森林火灾。不仅更好地保护了自然资源,也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文明意识。

  “每到四五月份,山上中草药采收的季节,晚上我们也要进行巡护,防止有人乱采乱挖珍贵野生中药材。”刘金花说,除此之外,每到天气干燥的高火险期,晚上除了加强巡护,还要进行鸣锣警醒,俨然已经成为了村里的治安员。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桃江管理站站长陈继军介绍,“保护区内有水源、河流的村寨的生态护林员,每到禁渔期间,深夜还要沿着河边巡查,禁止毒鱼和电捕,违法捕捉石蛙等行为。”

  “必须要管护好森林,世世代代生活在保护区的村民们都是靠着山和树。”刘金花说,现在吃有吃、穿有穿,每天巡山既护了村子的安全,每年还能有一万元的收入,也不耽误我照顾孙子,这样的日子真好!

  网格化管理 APP监管

  “今天巡山又看到了野生猴子,太灵活了,一眨眼就跑了”“今天巡山一切正常,没有情况”“看,这是野猪踩过的痕迹”……

  每天在陈继军的微信群内,都能收到生态护林员发来的实时情况。一路上,生态护林员们仔细观察林子的变化,“这里倒了一棵树,那边有可疑的足迹”,他们都一一记录在工作手册上,对于路上看到的可疑植物,还用手机拍照,及时发给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总面积47300公顷,有林地面积43586公顷,森林覆盖率92.34%,活立木总蓄积416万立方米,是以保护秃杉(台湾杉)等珍稀生物为主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旅游资源)具有综合效益的中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2017年被评为首届“中国最美森林”。雷公山保护区天然林管护面积 68.13 万亩,2019年共有护林人员325人。

  “为加强对护林员的监督管理,层层签订森林管护责任书,建立以局领导联系管理站、管理站林政员负责村、护林员管理片、林农包保山头的四级管护网格化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各级的职责和任务,真正做到‘林有人管、责有人担’。”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唐秀俊介绍,保护区还利用科技手段建成数字化保护区智慧管理系统平台,安装了森林防火红外智能监控转台,可远距离及时自动发现火情并自动进行报警。在重点村寨、重要路口安装网络球机、红外枪机,适时对林情、社情、火情进行不间断监控管理和配备空中无人机的巡查巡护,形成“空中有无人机、山头有监控、路口有探头、林内有人巡、应急有预案、处置有队伍”的立体护林体系,实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通过网格化管理,织牢森林保护网,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在加强护林员管理的同时,保护区管理局积极创新护林员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建立巡护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手机安装巡护APP系统,科学制定巡护路线,对护林员数字化管理,及时记录痕迹、上传下达信息,可以更直观、更清楚地看到管护员巡护的地点是否合理到位,对巡护发现的盗伐林木、森林火灾等破坏森林情况及时传输到监控指挥中心,从而确保了区内资源异常情况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实现了资源管护的实时监控和巡护信息的可视化。同时,每季度对护林员巡护情况进行通报,并严格用大数据成果兑现奖惩。

  通过多措并举加强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宣传与执法工作,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群众生态环境及森林资源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从2009年至今,在保护区辖区内未发生森林火灾,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记者手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住绿水青山就是留住金山银山。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谆谆嘱托。优质的生态环境,是黔东南州守底线、谋发展的一大法宝。

  每一座森林都是国家的“自然大仓库”,每一位生态护林员就是“仓库”的管理员,是生态保护的“前哨”,也是家园的“守护神”。

  生态护林员既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条新路子,也是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的一条好路子。他们本身是群众,知晓村民所思、所为,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积极引导、报告,是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力量,也是绿色发展理念的传播者。

  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地转化为生态护林员,不仅增强了森林资源保护力量,还解决了部分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助力贫困户尽快脱贫,实现生态建设与扶贫的双赢。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39730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