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民族团结食堂:多元模式激活易搬社区发展新动能
走进台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民族团结食堂正以多元业态绘就社区发展新图景。自2022年启动建设以来,这里通过创新"食堂+"运营模式,既守住搬迁群众的"乡愁味道",更打造出集体经济增收的强劲引擎。
民族节庆宴八方 文化经济双丰收
在姊妹节、苗年等传统佳节,各安置社区的民族团结食堂变身民族文化展示窗口。以长桌宴为代表的特色餐饮,将酸汤鱼、姊妹饭等非遗美食与芦笙舞、苗族银饰展演融为一体。2023年以来,3300余名游客循着酒香踏入食堂,累计为社区集体经济增收13.5万元。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让民族文化在烟火气中焕发新生,也让社区找到了文旅融合的发展密码。
红事新办聚民心 传统习俗焕活力
在方黎湾社区,民族团结食堂成为搬迁群众举办喜事的首选场所。2023年以来,32场充满民族特色的婚礼在此举行,食堂精心烹制的"九大碗"宴席,既满足了群众对传统婚俗的情感需求,又累计为社区带来14万元集体经济收益。喜庆的苗歌、热闹的拦门酒,不仅延续了文化根脉,更让搬迁群众在新家园找到了归属感。
技能培训强保障 资源整合促共赢
北门湾社区创新推出"食堂+技能培训"服务模式,依托社区培训中心资源,为各类培训班提供标准化餐饮服务。每人每餐10元的收费标准,在保障培训质量的同时,2024年以来已累计接待500人次,创收7万元。这一模式既解决了培训后勤难题,又盘活了社区闲置资源,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村BA赛事搭舞台 特色美食出圈来
小香湾社区抢抓"村BA"篮球赛事热度,将食堂打造成地方美食打卡地。赛事期间推出的血浆鸭、腌汤等特色菜品,吸引600余名球迷游客慕名而来,带动集体经济增收3.8万元。通过"体育+美食"的跨界融合,台江特色饮食文化随着赛事传播四海。
从文化传承到经济发展,从民生服务到技能培训,台江民族团结食堂正以多元创新模式,成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的生动实践。这个承载着乡愁与希望的"暖心食堂",不仅端稳了群众的"幸福饭碗",更走出了一条民族团结与社区发展同频共振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