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苗绣产业革新 非遗技艺迈入智造新时代

2025-04-3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侯丽

  一条数字化指令就能激活生产线,传统苗绣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交融。

  在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精密绣针如椽笔游走,将苗绣设计转化为跃动丝线。这家非遗传承企业通过构建“数字苗绣”生产体系,成功破解传统工艺规模化发展困局,开辟出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路径。

  “传统苗绣依赖绣娘的技艺,时间长,成本高,难以支撑产业化发展。”舞水云台公司运营总监龙宇道出行业痛点。2019年杭州考察成为转折点,目睹苏绣企业应用数字化刺绣技术实现产能飞跃,团队萌发“苗绣智造”构想。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龙宇和公司研发团队通过数字化转型,把苗绣设计工艺变成电脑能够识别的生产语言,让科技和非遗融合,不仅实现了生产的科技化,也为产品增添了时尚元素,大大节约了苗绣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成本,让苗绣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这不是简单的机器替代,而是创造新型生产关系。”龙宇阐释数字化战略的三个维度:工艺层面对传统针法进行动作解构,形成可编程的刺绣指令集;生产层面搭建云工厂管理系统,实现订单智能拆解与产能动态调配;传承层面建立“大师创作 数字转化”模式,释放非遗传承人创作潜能。

  据介绍,舞水云台公司积极寻求和有关高校、企业开展合作,将传统的苗绣产业进行数字化结合,搭建一个互联互通的贵州苗绣工业数字化互联网平台。通过智能派单系统,纹样设计可自动匹配最适合的绣娘群体,订单响应效率大幅度提升。

  在舞水云台公司的数字化示范基地,传统与数字化形成奇妙共振:6条数字化、智能化的苗绣生产流水线在有序运行,在隔壁工坊里,非遗传承人和绣娘在辛勤绣制作品。这种“双轨制”生产模式,既保障批量订单交付,又为收藏级艺术品保留手工温度。

  “我们正在打造‘一院一平台一基地’产业矩阵。”龙宇说,数字化是实现信息化、产业化融合的重要方向,必须建立一个集设计、培训、生产、销售等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从深山绣坊到智能工厂,舞水云台公司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不仅使苗绣日产能飞速提升,更探索出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径。当苗族文化图腾纹样邂逅数据算法,这项传统的指尖技艺,正以科技为笔,续写着民族文化的新时代篇章。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