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闲置资源“再生金” 麻鸭“孵出”乡村致富路

2025-07-01 剑河发布 侯丽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基,更是关键支撑。面对农村土地闲置、资产利用效率不高等现实难题,今年以来,剑河县立足实际,深挖各村资源禀赋,积极探索破局之道——通过整合盘活废弃厂房、低效林地等“沉睡资源”,将其改造升级为标准化的现代养殖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鸭养殖产业。曾经无人问津的闲置资产,如今正摇身一变,成为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聚宝盆”。

  走进位于南明镇大洋村山间的剑河在山养殖有限公司麻鸭养殖场,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映入眼帘:数千只羽毛油亮的麻鸭或悠然踱步于圈舍之间,或穿梭于田间水畔,它们时而低头觅食,时而振翅嬉戏,此起彼伏的“嘎嘎”声奏响乡村产业的活力乐章。

  盘活“沉睡”资产,实现降本增效双赢。该养殖场巧妙利用原有场地进行改建升级,不仅大幅降低了新建项目的投入成本,还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这里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养殖深度融合,从精准的饲料科学配比,到智能化的环境温湿度调控,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追求精准把控。工人只需轻轻按下按钮,自动化投料机便如细雨般将饲料均匀洒落,既高效节省了人力成本,又确保了投喂的精确计量。

  “这批鸭苗是生长周期短、肉质鲜美的优质麻鸭品种,预计60天左右即可出栏。”剑河在山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姜在山介绍,养殖过程严格遵循科学规范的防疫管理标准,全自动投料机保障喂养卫生高效,圈舍定期进行专业消毒,工人时刻密切关注鸭群健康状况,多措并举确保麻鸭健康茁壮成长。

  谈及经营模式,姜在山说:“我们采用循环式养殖,每半个月投放一批新鸭苗,确保生产持续稳定。目前场内存栏约4000羽即将出栏的麻鸭。此前两批成鸭已成功销往省内各大批发市场,反响良好。剩余少量零散的麻鸭,也深受周边老百姓欢迎。”

  据了解,该项目以“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为发展方向,着力发展麻鸭特色养殖,通过引进龙头企业、致富带头人领办、构建联结机制等方式,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既减少了农户的资金投入压力,又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剑河县正以规模化养殖为依托,以科学化管理为核心驱动力,全力推动产业链条升级和价值提升。一条依托“麻鸭”,盘活“闲置地”,惠及“众乡亲”的增收致富新路径,正在剑河乡村的沃土上越走越宽广。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