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山海协作“点菌成金” 竹荪产业“智”造乡村振兴路

2025-07-02 黔东南新闻网 李洁 夏恒 侯丽

  今年,麻江县通过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在金竹街道谷羊村建设了红托竹荪智能化种植,让“小菌菇”释放乡村振兴大“蘑”力,有效推动麻江农业产业升级。

  进入智能方舱内,柔和的灯光下,层架式菌床上长满了鸡蛋大小的竹荪蛋,一些竹荪已经破壳而出,披着雪白纱裙盛开。

  “这是我们第一次使用智能化种植,所以前期是由技术公司帮我们进行管控,等我们上手之后,就由我们自己操作,这种我们种起来也安心很多。”杏山街道谷羊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杨正明说。

  方舱内部配备先进的环境模拟系统,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着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含量等参数,技术人员通过手机查看和调节,保障竹荪生长良好。目前,通过层架式垂直种植,种下去只需3个月就可以采摘。不用看天气,生长环境都有空调控制,不仅提高了竹荪抗病率,更能提升了产量和质量。

  “村里面聘请我来负责管理查看长势,有任何情况我立马可以反映到技术人员那里,他通过手机操作或者直接到现场来调试,能精准预测竹荪的生长周期和最佳采收时间。”杏山街道谷羊村竹荪智能化种植基地管理人员喻朝阳介绍道。

  山海协作,以“输血”带动“造血”,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2024年,该项目成功申请东西部协作资金59万元,建成1个智能化大棚、1座标准化分拣房,并配套购置烘干机等生产设备。创新推行“帮扶资金+党支部+集体经济+农户”联动模式,通过土地资源集中流转、吸纳村民务工就业,实现了农民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改善“双赢”局面。

  “我们已完成3.844万棒竹荪菌棒的采购与种植工作,当前菌棒萌发率超过98%。按照出菇产量0.1公斤/棒,预计总产量可达3844公斤,扣除掉一系列的生产期间费用,利润还是可以达到15万元左右。”杨正明看着长势喜人的竹笋高兴地说。

  在东西部协作的强力助推下,农业上演科技变革。曾经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的土地,随着智慧农业技术的引入,如今搭载智能温控、精准灌溉、环境监测等数字化系统,实现从菌种培育到采收加工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智慧农业不仅让麻江农业生产向智能化、标准化加速转型,更点亮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新路径。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