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白午石青水粉农民画的美学魅力
在黔东南的青山绿水间,凯里市白午街道石青村宛如一颗闪耀的文化明珠,这里的农民画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历经岁月沉淀,如今正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注脚。
上世纪70年代,石青农民画兴起,题材主要以苗族农耕、民俗为灵感,展现乡土生活的质朴与诗意。代表人物有杨贞皇、杨贞德等画师,他们率先拿起画笔,用艺术的形式记录农村生活与民族文化习俗。
据了解,石青村原著名画师杨贞皇为我国一级美术师、中国航天文化艺术中心终身艺术顾问。他遗貌取神,笔法灵动多变。二十余年间,千余幅作品远销40多国。荣获“非遗农民画传承人”等多项荣誉,作品入选《中国艺术百年巨匠》《世界艺人》专刊等,成首位入选该刊的苗族农民画家。
今年52岁的画师王邦明,师从杨贞皇,小学时就开始学习画画,已经从事画画20余年的他,始终秉持着对绘画的纯粹热爱,将其视为生活不可或缺的兴趣爱好。每年,王邦明都会创作10多幅作品,这些画作不仅在艺术市场上受到青睐,还为他带来了约5000元的年收入。他的代表作《苗岭之歌》更是令人赞叹,这幅长6米、宽80厘米的巨作,耗时22天精心完成,生动展现了苗岭的秀美风光与苗族同胞的生活百态。他的作品远销意大利、德国等国家,让世界看到了石青村农民画的独特魅力,深受中外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除了专注个人创作,王邦明还肩负起传承的重任,他带领10余名学生,手把手地传授农民画技艺。在他的画室里,常常能看到王邦明耐心指导学生的身影。他从构图、色彩搭配教起,引导学生们观察家乡的一草一木、民俗风情,将生活元素融入画作。“看着孩子们画出充满灵气的作品,我就知道农民画的传承有了希望。”王邦明欣慰地说道。
如今,石青村老村委会已变身为充满艺术气息的画室,这里承载着村民们的艺术梦想,也见证着农民画的蓬勃发展。更令人振奋的是,石青村农民画项目已纳入2026年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未来,这里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打造集创作、展示、销售、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农民画的魅力,推动农民画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