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生态好“李”引客来 产销两旺助增收
盛夏时节,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天马镇苗落村岩湾的李子园中,一株株李树褪尽春日的素白花衣,满树绯红的李子将枝条压成饱满的弧线,宛如一串串精致垂坠的珠宝项链,在翠绿叶片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果园里,游客们穿梭其间,轻松摘下一颗颗“红宝石”,清脆的咬碎声与欢笑声交织,构成一幅“果红叶绿游人乐”的丰收图景。
“早就听说这里的李子好吃,今天特意约了几个朋友一起来。我们打算每人买七八斤回去,送给亲朋好友尝尝。”来自县城的姚女士,熟练地采摘着李子,不一会儿,袋子就被装得满满当当。
“ 我这果园以种植‘五月脆’早熟品种为主,‘红宝石’品种虽然只种了 30 多棵,却发挥着关键作用。”基地负责人周龙余介绍, “红宝石”开花早、花期长,自然充当了授粉“使者”,有效提升了果园的产量和品质。
每到采收季,县内外的游客纷纷驾车前来体验采摘乐趣。同时,通过积极拓展多元销售渠道,借助抖音短视频大力宣传、微信与客户紧密对接。今年,来自福建的收购商更是开着冷链物流车,一次性采购了1万多公斤“五月脆”。目前,“五月脆”已卖完,“红宝石”才刚成熟上市。
这片果园海拔高、土层厚、光照足、水源好,是发展精品水果的理想之地。五年前,周龙余怀揣梦想,投入20多万元改造山坡,引种100亩“五月脆”、30亩黄桃、200余株黄金奈李和30多株“红宝石”,开启了他的果农生涯。
“年轻的时候,我跑运输、做生意,四处奔波。如今年纪大了,跑不动了,就想回家来发展水果产业。”为了产业取得成功,周龙余遵循“绿色、有机、安全”理念,自学果树科学管护技术,并独创“蜜蜂授粉 + 品种混种”模式,有效提高了果园的产量、质量和效益。
“红宝石开花最早、谢花最晚,正好给其他品种做‘授粉保姆’,果园旁配上30箱蜜蜂,李树的单株产量能提升到50多公斤。”周龙余仔细核算收益,“现在蜜蜂每年产蜜150余公斤,还能带来3万多元的额外收入。”
如今,果园呈现出“果 - 蜂 - 禽”立体种养的生态景观。果树下,鸡群悠闲觅食,蜜蜂忙碌飞舞,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共生、高效循环的生态系统。
更令人欣喜的是,周龙余的儿子放弃省外务工工作,回乡参与果园管理。父子二人精心把控从除草、施肥、剪枝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实现全流程精细管护、多元增收。
在果园的不远处,10多亩晚熟西瓜正蓬勃生长,部分已经陆续成熟,为果园增添了新的生机与希望。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围绕“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助农增收”目标,天马镇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特色精品水果产业,打造集水果种植、采摘体验、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不仅让游客休闲娱乐有好去处,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