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乡村旅游崛起,绘就“松弛感”文旅新画卷

2025-07-14 黔东南新闻网 阚夕芷田 雷涛 侯丽

  在都市内卷浪潮下,人们为逃离焦虑,纷纷转向山水田园,寻觅那份珍贵的“松弛感”。近郊登高看日出、在民宿酣睡、看风吹稻浪……这些简单场景,竟成为社交媒体爆款内容。凯里市近郊村游文旅的蓬勃兴起,不仅是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更是情绪经济时代下的一场“精神迁徙”。

  游客需求转变,沉浸体验成新宠

  当下,游客旅游需求发生深刻变化,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打卡旅游,转而追求“可触摸的生活方式”。在凯里市舟溪镇大营盘村和情郎村,游客们有的于梯田观景台拍照打卡,有的在古楠木树下留下美好瞬间,或选择在村落民宿中悠然度假。这种沉浸式体验,让他们暂时忘却城市的重重压迫,沉浸于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短逃离”概念应运而生,精准迎合了这一趋势。它是年轻人在“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困境下的折中选择,成为暂时摆脱现实压力、重新找回生活热情的有效途径。在乡村,慢节奏的生活、如画的自然景观以及淳朴的人情,成为治愈焦虑的良药。

  来自贵阳的雷先生入住棉席村牧野谷民宿后,将住宿体验升华为“睡眠疗愈”场景。他感慨,凯里乡村民宿治愈了他的失眠,成功击中他的健康痛点。贵定游客连住两晚后也坦言“焦虑被山风吹散”。这种“功能 + 场景”的差异化体验,引发了游客的强烈情感共鸣。

  创新模式引领,情郎村成成功范本

  情郎村“农文旅 +”模式,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成功范本。村中 52 株成片的古楠木林,不仅是重要的标志物,更是游客的“情绪解压站”。通过“游玩 + 民宿 + 体验”的轻度开发模式,情郎村既保留了田园的肌理和乡村的原始风貌,又创造了多元的收入来源,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这种“让乡村保持乡村的样子”的理念,为“松弛感”的营造提供了肥沃土壤。

  云村项目营销负责人透露,50%的村游游客来自重庆、成都、广州等气候炎热的城市。凯里市精心打造的“半小时乡村生活圈”,顺应了这一趋势,通过缩短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让“说走就走的松弛”成为现实。

  政策资金助力,发展基础坚实稳固

  凯里市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在政策与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025 年,凯里市获得省级以上财政衔接补助资金一千多万元,实施项目 75 个;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资金就达五千四百多万元,实施项目 371 个。这些资金与项目的落地,为乡村旅游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

  未来规划明确,微度假产品前景可期

  展望未来,村游文旅需进一步聚焦“高频次、短时长、深体验”的微度假产品。一方面,要加强与城市的交通连接,提高交通便利性,让城市居民能够更加便捷地抵达乡村,开启放松之旅。另一方面,要丰富微度假产品的内容和形式,满足不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凯里市乡村旅游正以独特的魅力和蓬勃的发展态势,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的目光。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凯里市正通过乡村旅游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为游客带来更多“松弛感”满满的旅游体验。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