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绿蔓田间勤管护 丰收希望挂满枝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天星乡山岗村立足资源禀赋,探索特色产业,今年通过精细化种植与科学管护发展冬瓜产业,让田间的冬瓜成为激活乡村振兴动能、带动群众增收的“致富瓜”。
盛夏时节,走进山岗村的冬瓜种植基地,60多亩田垄上瓜架纵横交错,藤蔓沿着支架攀爬伸展,一个个圆润饱满的冬瓜在绿叶间点缀,村民们穿梭其间忙着施肥、吊瓜、疏果,用忙碌的身影勾勒出丰收的图景。
“现在冬瓜正处吊瓜环节,我们采用吊蔓种植技术,让冬瓜悬空生长,既能节省一半土地空间,还能让果实受光均匀,表皮更光滑、果肉更紧实,亩产预计能达1万公斤左右。”种植户刘洪宝一边将冬瓜系在支架上,一边介绍管护技巧。这一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地面种植易受病虫害、果实畸形的问题,为优质丰产筑牢基础。
田间另一头,疏果作业有条不紊。刘洪宝仔细查看每株瓜藤,将藤蔓叶片不足5片的小冬瓜轻轻摘除:“把这些弱瓜摘掉,保留的瓜才能更好地吸收营养,卖上好价钱。”
据了解,这片流转的土地今年3月栽下瓜苗,如今幼瓜挂满藤蔓,8月初将迎来首茬采收,订单已对接铜仁、广东等地。
冬瓜产业不仅让种植户获益,更给村民带来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我在这里干活10多天了,一天工资100多块,离家近能照顾孙子,还能补贴家用。村里好几个同伴都在这干活,大家一起说笑着挣钱,日子舒心多啦!”务工村民杨芝兰擦着汗笑道。
基地自春耕以来,每个阶段都有10多名村民常驻劳作,土地流转有租金、务工有薪金,村民腰包渐鼓,田间地头也热闹起来。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该乡依托“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培育了辣椒、吊瓜、水稻制种、黄牛养殖等多元产业。
据统计,全乡中椒G19订单辣椒110亩,吊瓜籽年交易量突破30万公斤,水稻制种面积超4000亩,肉牛存栏量达4000余头。这些产业如同纽带,将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在鼓起村民“钱袋子”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