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雄起 贵州“超”力量!| 遵义援建榕江:90%重建进度背后的协同与担当

2025-07-24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侯丽

  “刚进场时,这里的淤泥厚到根本没法下脚。”遵义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安然站在榕江县将军路的重建现场,望着眼前已恢复整洁的街道,回忆起7月10日初到时的情景,语气里仍带着几分感慨。彼时,这片区域因海拔比村超酒店低几十米,洪水退去后留下的满地淤泥,作业面几乎为零。

  面对这一困境,遵义援建团队迅速行动。“省厅统筹太关键了,48小时内就协调民投公司调集全部车辆和人员,硬生生把淤泥清开,打开了作业面。”安然说。这支由两批九人组成的队伍,清一色是高级工程师、鉴定工程师、设计师和规划师,带着遵义市委市政府1640万元的援建资金,一头扎进了将军路、场坝中路等六个区域的重建中。

  “危险房屋拆除是第一个硬骨头。”安然指着身后已清理干净的空地介绍,这里原本有45处受损危房,“我们联合社区先把老百姓转移到安全地方,再集中力量拆除,光这项工作就花了不少心思。”紧接着,路面修复、断头路打通、露天停车场重建……一项项工程同步展开。

  施工中,材料紧缺的难题接踵而至。“当时全城受损严重,砖、水泥这些基础材料都缺。”安然说,每当这时,省厅总能第一时间联系省内实力材料商,“缺什么补什么,保障线从没掉过。”而人力不足时,县里组织的志愿者、自发参与自救的老百姓成了重要力量,“有位大爷带着家人来帮忙搬砖,说‘自家门口的事,哪能等靠要’,特别让人感动。”

  在临时搭建的联合指挥部里,墙上的进度表标注着各区域修复情况,县里、镇里的干部,施工方、监理人员围坐一起,讨论声此起彼伏。“我们搞‘集中办公’,碰到问题当场拍板。”安然解释,这种协同机制让效率大幅提升——强弱电通道施工时,设计与施工方案有冲突,各方半小时就协商出解决方案;老百姓反映的房屋问题,技术人员当天就上门处理。

  为确保万无一失,援建团队还建立了“包保制”。“六个区域,每个都有技术人员和社区干部双包保。”安然说,他们既管技术、安全、进度,也帮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二十多起百姓反映的问题,大到房屋鉴定,小到清理屋内淤泥,都是这么解决的。”

  “我们到这里,核心就是做好现场技术指导。”高级工程师何坤琳坦言,“要用专业知识助力榕江建设得更好,同时确保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如今,将军路的商铺已陆续开门,场坝西路的路灯重新亮起,六个区域的重建进度已达90%。“省市县联动、老百姓自救、企业支援,少了哪一环都不行。”安然感慨,从最初的一片狼藉到如今的生机渐显,正是这种“攥指成拳”的力量,让重建之路走得又快又稳。

  谈及后续,安然表示团队会坚守到最后一刻:“剩下的10%,我们要精益求精,保质保量,让老百姓早日恢复正常生活。”阳光洒满街道,映照出这座小城重焕生机的希望。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