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蜜桃熟了 日子火了

2025-07-29 黔东南新闻网 朱胜攀 侯丽

  春看花,夏摘果,转眼又到水蜜桃成熟的季节。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客楼镇丰坝村陈文材的60亩桃园里已蒸腾起热闹气。沉甸甸的水蜜桃把枝头压得弯下腰来——饱满的桃尖泛着诱人的胭脂红,绒毛上还挂着晶莹的露水,摘桃人指尖轻触,清甜的香气便如涟漪般漫开。20余名工人穿梭在桃林间,采摘、分拣、装筐、搬运,忙碌的身影与此起彼伏的笑声交织,伴着桃叶的沙沙声,奏响了夏日里最鲜活的晨曲。

  “今年这桃儿品相好,个头匀净,甜度也够!”陈文材蹲在分拣区,小心翼翼地将一个足有八两重的水蜜桃放进专用果筐。这位皮肤黝黑的汉子种了12年水蜜桃,谈起自家果园时,眼角的皱纹里都透着笑意:“60亩地,每年土地租赁费2000元,成本不算高。现在每天20多人帮忙采摘,装满一车每人能挣90块,单是务工费每天就得支出2800元左右。”他掰着手指算起收成,眼里满是期待,“今年预计能收20多万斤,按市场价1.6元一斤批发算,产值能有30多万。”

  不远处的分拣区,李大姐正麻利地将桃子按大小筛选,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她却顾不上擦。

  “在家门口干活就是好,不用背井离乡,每天能照顾老人孩子,还能挣点零花钱。”她手里的动作丝毫没停,“这桃园忙的时候能持续一个多月,单这一项就能挣近2500元。村里其他时候还有百合、太子参、烤烟这些活儿,一年到头不闲着,收入不比出去打工差。”

  分拣区外的货车旁,来自湖南的客商杨龙正盯着工人装货,手里的订单清单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我跟陈文材合作十多年了,这儿的桃儿我放心。”他指着刚装箱的桃子说,“客楼镇海拔高,桃子成熟期比别处晚半个月,正好错开上市高峰,在市场上能卖上好价钱。我直接订单收购,他们不用愁卖,我也能稳定供货,这是双赢。”

  质量有保障,产品有市场。丰坝村的水蜜桃生长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区域,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土壤中富含矿物质。更重要的是,种植过程中全部采用天然有机肥料,造就了水蜜桃果形大、色泽艳、汁多味甜的独特品质。值得一提的是,果实中还含有丰富的硒元素,不仅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还能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你看这桃园,只是我们村产业的一角。”丰坝村村委会副主任陈大勇望着连片的果园和远处的庄稼地,语气中满是自豪,“这些年村里坚持党建引领,选对了发展路子,不光有水蜜桃,还有百合、太子参、烤烟、辣椒,春夏秋冬都有产业支撑。”据他介绍,村里通过“选好模式、选准产业、选优机制、选育能人”,培育出了一批像陈文材这样的产业带头人,“现在村民就近务工的收入稳了,村集体经济也跟着涨,好日子都是实打实干出来的。”说话间,又一筐水蜜桃被抬上货车,阳光穿过桃叶的缝隙洒在人们笑盈盈的脸上。

  从枝头的甜桃到村民的腰包,从单一的种植到多元的产业,丰坝村用一个个饱满的果实,串起了党建引领下的增收链,也绘出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产业旺,则乡村兴。近年来,客楼镇丰坝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坚持党建引领,通过选好发展模式、选准产业类型、选优运行机制、选育产业能人,大力发展适合本村实际的“水蜜桃+烤烟+中药材+辣椒”特色产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进程。

  目前,全村已种植烤烟800余亩、中药材1800余亩、辣椒800余亩、精品水果200余亩,实现产业总产值达4000余万元,带动附近500余人就近务工,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