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蓝靛焕发产业振兴新彩

2025-07-3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侯丽

  “获得这份荣誉,是对我们的肯定。”7月23日,黎平县侗品源旅游商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侗品源”)负责人陆勇妹捧着近日领到的“2024年度贵州省巾帼文明岗”奖牌坚定地说。

  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对该公司以非遗传承助力乡村振兴卓越实践的褒奖。

  走进位于肇兴侗寨内的侗品源靛染文化体验馆,只见蓝白相间的靛染布料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几位绣娘正端坐于木桌前飞针走线;不一会儿,指尖下的侗锦图案渐显雏形。

  “看似简单,实则挺难,但过程很享受。”一旁,广西南宁学院学生黄秋艳正屏息凝神,将白布浸入天然染料,在陆勇妹的指导下,一步一步操作,乐呵呵地说,“每一道工序,都很讲究,学到了不少知识。”

  “针对游客的需求和想法,不断地完善特色体验项目,比如研学、手工实践等深度文化体验模式。”作为省级蓝靛染工艺非遗传承人,陆勇妹见证了侗族技艺从濒临沉寂到走向市场的过程,她告诉记者,“希望游客在体验传统民族文化和手工艺之外,能有更丰富的收获。”

  2015年成立至今,侗品源十年来始终致力于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侗族靛染技术研发为根基,融合扎染、豆染、纯植物彩染等天然工艺,拓展出刺绣、侗布侗锦制作、传统服饰设计及工艺品销售、研学体验等多元业态,逐步成长为当地特色企业的佼佼者。

  发展历程中,巾帼力量成为侗品源的核心引擎。从陆勇妹到众多基层绣娘,她们凭借对传统技艺的热爱与执着,改良传统侗布侗锦与刺绣技法,开发出手工靛染围巾、香包车枕、茶席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远销上海、广东、杭州等地。2024年,侗品源产值突破500万元,带动就业600余人。

  “假期营业额比平时翻三四倍,一天能有十多二十万。”陆勇妹喜悦中显得十分自豪。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抹靛蓝正浸润进年轻一代的血液。

  在侗品源传统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陆江磊正专注地指导着一位小朋友刺绣,他告诉记者,目前自己主要负责处理订单、教学,还参与文创产品制作,“传承文化,还能带动乡亲们致富,很有成就感。”

  目前,侗品源从技艺传承到产业勃兴,已手握“侗品源”“男耕女织”“嘎老”等6个商标、10项专利,获评贵州省“千村计划”实施企业、州级非遗保护基地等数十项荣誉,其非遗小院更成为肇兴侗寨的文化地标。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民族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陆勇妹表示,“接下来,将牢记嘱托,加大非遗文创产品研发创新力度,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加强与高校、设计师合作,打造更响亮的民族品牌。”

  侗品源的故事,正是黎平县激活非遗“富矿”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黎平县深入挖掘民族技艺宝库,通过培育非遗工坊、培养工匠艺人、创建民族品牌等举措推动民族手工业振兴,让其焕发勃勃生机。其中,精心培育94家手工企业及合作社,建立29个非遗基地,开发700余种工艺品,以“手工艺+旅游研学”等模式吸引2万余人次体验。

  同时,通过开设非遗培训班,带动700余人参与培训、5000余人就业增收;所创建的“侗品源”“彦婷刺绣”等品牌以电商直播等方式推动“黔货出山”收获海内外订单250余万元。

  染缸蓝靛翻涌,侗布焕发新生。黎平县正以侗品源为示范,铺展“生产性保护+产业化发展”之新路,让这抹源自侗乡的靛蓝,以产业之力浸染乡村振兴壮阔画卷,用非遗之美永葆鲜亮、焕发新彩。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