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建设鱼类洄游通道 守护流域生态平衡
在贵州省岑巩县平庄镇,一条特殊的“生命通道”近日正式启用。不过,它的使用者不是人类,而是水中的鱼类。当地在防洪治理工程中,结合流域水种资源保护,巧妙设计建设鱼类洄游通道,既保障了防洪安全,又守护了生态平衡。
盛夏时节,岑巩县平庄镇路溪河宛如玉带绕着村庄、与乡道并行延伸,完成治理后的新建河道水质清澈,阳光洒落处波光粼粼。在河流的堰坝处,刚完工的鱼类洄游通道格外醒目,这些设施呈台阶式连接着河道上下游。河道旁,镇农服中心负责人与当地派出所民辅警正沿着河岸开展常态化巡查。
“我们路溪河流域有光倒刺鲃等特有物种,也是国家级水种资源保护区的一部分,属于全面禁渔区域。随着暑期来临,野外垂钓行为增加。这期间,我们也会加大河道巡查,防止违规钓鱼和利用新修建的鱼类洄游通道捕鱼的行为。”平庄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芝武说。
路溪河新建的鱼类洄游通道,源于河道的防洪治理工程。作为㵲阳河一级支流龙江河的左岸支流,路溪河今年初启动了防洪治理项目,19.57公里的治理河段能有效抵御山洪,但完工后形成的堰坝和水位落差,却可能阻断流域内保护鱼类的自然洄游路径。
为此,施工中同步修建了4条总长380米的鱼道。鱼道由进鱼口、过鱼池和出口组成,并充分考虑鱼类习性,将过鱼设施布设在堰坝右岸,可以保障每年的2至6月光倒刺鲃等鱼类能够顺利洄游进行繁殖,维持流域生态平衡。
“这些通道是利用缺口形成诱鱼水流,将大落差分解成一个个‘小台阶’,让鱼儿能够逐级攀越。中间的倒‘L’形侧板则像一个临时的‘休息室’,能减缓水流,让鱼儿在这里积蓄体力,确保能顺利回到上游进行繁殖。”王芝武介绍。
一条小小的鱼道,连通的不仅是水域,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纽带,为鱼类洄游产卵搭建起“生命通道”,维系着水生生物种群的延续与河流生态的完整性。对当地群众来说,鱼道建设也并非只是一项工程,更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尊重。
“修了这个鱼道设施以后,鱼能够正常地洄游,整条河的鱼类变多了,水也变清澈了,我们的环境就变得更好了。所以,我们也要爱护好这些设施,让它保持长久地运行,这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平庄镇路溪河村村民吴协说。
此外,为全方位守护水生态,岑巩县已投入20万元用于人工增殖放流,自2024年起,持续向龙田镇和平庄镇境内的龙江河干支流投放光倒刺鲃等珍稀鱼苗累计达46000余尾,并计划每年持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