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贵州村T”东风 电影《稻花鱼》选角点燃黔东南电影产业新希望
7月29日晚,凯里苗侗风情园。当最后一束追光熄灭,电影《稻花鱼》贵州村T海选总决赛在如潮掌声中落下帷幕。
这场历时近1个多月、历经三场预选赛的演员“淘金”行动,最终筛选出的30名选手,成为的当晚最闪耀的本土星光。
晚上7点30分,背景音乐响起,顾彪老人立于舞台中央,当这位作“村T爷爷”的苗族长者开口吟唱时,神情里、歌声中仿佛流淌出苗族古歌苍劲的岁月回响,泛起层层涟漪。
“要让年轻人知道,我们的根在这里。”当他曲曲唱罢,台下响起阵阵喝彩。
当侗族琵琶在崔昊颖小朋友手中震颤,童声吟唱的《侗家娃娃爱弹琵琶》如山涧清泉,瞬间涤荡全场。当常焦嘉琪的古筝版《北京的金山上》余韵未散,王石鑫舞步已带着感恩之心旋转,舞台成为情感奔涌的河床……
这样的情感在赛场不断流转。
杨莉用质朴乡音演绎自编的《稻花鱼》片段时,指尖仿佛拂过故乡的稻浪,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她模仿农妇弯腰插秧、抓鱼捕鱼,还向直播网友推荐苗家的稻花鱼、酸汤鱼等地道风物;黄青青则化身苗寨主播“阿朵”,一声嘹亮山歌仿佛穿透屏幕,把直播间搭在了黔东南的梯田云海之上……
从《芳华》独白到《大话西游》的痴情,从《追风者》片段到《爷爷的军大衣》的温情,从《情深深雨濛濛》演绎到《地震后求生的女孩》的动情,当晚决赛,一方舞台浓缩了百态人生,乡土气息与专业渴望在此激烈碰撞,引得评委和观众好评如潮。
“许多选手,小小年纪多才多艺,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那么出彩。”音乐制作人、评委白金锋如是说。
经过2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12名入围奖、10名最具潜力奖、3名特别表演奖得主脱颖而出,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乡土风情奖、最具人气奖、评委会特别奖5个专项奖各归其主,分别为顾彪、顾时雨、杨莉、石二云和杨小兰。而他们中的佼佼者,将有机会接受专业表演培训,参与到电影《稻花鱼》的拍摄中。
“既是肯定,又是鞭策。感谢导演组、‘贵州村T’舞,让我在这实现了梦想。”接过荣誉证书时,凭借《地震后求生的女孩》片段中的扎实演技拿到“最佳女演员”的顾时雨难掩激动。而“最佳乡土风情奖”获得者杨莉也十分激动,“演苗家的故事,也是自家的故事,骨头缝里都透着熟稔。”
“此次决赛,我们好像找到了真正带着泥土芬芳的面孔,他们将成为《稻花鱼》的魂。”编剧陈永忠目光灼灼,感慨颇深,“乡亲们的热情,还有眼里的光,比剧本更动人。”
这场海选并非一次简单选角,它撬动了黔东南深藏的文化富矿。
“从《地球最后的夜晚》展现丹寨的‘黄金时代’,到《路边野餐》凯里迷宫般的街巷里摘取洛迦诺金奖,再到《喀斯特》里三穗的风土人情摘取平遥国际电影‘费穆荣誉·最佳影片’,黔东南的山水人情早就是天然摄影棚。”凯里市文联主席彭如镜点明深意。
近年来,《最美的时候遇见你》《龙池花开》《带她回家》等多部影视作品扎根黔东南取景,不仅扩大了相关区域的知名度,还迎来了不少各地游客慕名前往打卡,更点燃了黔东南电影产业的新希望。
而凯雷乌影业的诞生恰逢其时。两年间,该团队制作两部本土题材影片,联合“贵州村T”打造选角平台,一条从人才发掘到作品输出的黔东南电影产业链已然破土而出,正不断释放出助力当地文旅发展的强大潜力。
近年来,《最美的时候遇见你》《龙池花开》《带她回家》等多部影视作品扎根黔东南取景,不仅扩大了相关区域的知名度,还迎来了不少各地游客慕名前往打卡,更点燃了黔东南电影产业的新希望。
而凯雷乌影业的诞生恰逢其时。两年间,该团队制作两部本土题材影片,联合“贵州村T”打造选角平台,一条从人才发掘到作品输出的黔东南电影产业链已然破土而出,正不断释放出助力当地文旅发展的强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