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视觉·企业行|凯里炉碧经开区:破百亿筑集群 特色动能激活区域经济
盛夏的黔东南州凯里市,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内一派火热图景:原料重卡穿梭不息,车间机械轰鸣声声,叉车来回装载成品——131家企业在此开足马力生产,共同勾勒出“百亿级园区”的活力画卷。
作为黔东南州首批“百亿级园区”,炉碧经开区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13.71亿元,同比激增57.52%,实现历史性突破。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特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的精准布局,更是产业链集群效应的持续释放。
在其亚贵州集团包装车间,工人正将金属镓分装入库。这种半导体行业的关键基底材料,依托黔东南丰富的铝土矿资源而生——企业已形成年产150万吨氧化铝、40吨镓提取的规模,从初级矿产到高端材料的跨越,正是“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不远处的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光伏玻璃生产线全自动运行:机械臂精准抓取玻璃,智能设备完成裁切。依托当地石英砂、白云石资源,企业攻克多项技术难关,研发的光伏玻璃拥有核心专利,在绿色能源赛道保持领先,成为产业链上的“拳头”环节。
贵州裕高电子的数控车间里,铝合金组件经精密压铸、精加工后,即将发往美国、印度、泰国。这家企业构建起从模具设计到表面处理的全链条体系,产品渗透汽车、航空等高端领域,让“凯里制造”走向全球。
企业的蓬勃发展,源于园区对产业链的深耕。目前,63家规上工业企业、14家亿元企业在此扎根,形成实力产业矩阵:玻璃制造上下游集聚20家企业,铝加工产业链汇聚17家企业,从原料供应到精深加工的闭环已然成型。
不止于此,园区同步推动新型建材(陶瓷)、生态特色食品(酸汤)产业规模化发展,多元赛道齐头并进。这种“核心产业引领、特色产业补充”的格局,让“聚能”真正转化为“成势”的动能。
从资源禀赋到产业优势,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发展,炉碧经开区以“百亿级”为新起点,正以特色发展的澎湃动能,驱动黔东南州区域经济提质增效,书写着产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