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黔湘桂村歌唱响“侗乡文化圈”

2025-08-11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侯丽

  8月9日,“村歌·让世界听见——2025年黔湘桂三省区村歌大赛”复赛第四期系列活动在肇兴侗寨火热上演,不仅点燃了侗寨的夏夜星空,更在共同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上迈出坚实一步。

  当天下午,信团鼓楼前,“村锅”美食巡游率先开启,侗家儿女载歌载舞分享腌鱼、糯米饭等特色美食;随后“村秀”民族服饰巡游闪耀登场,三省区选手身着侗族盛装,手提侗家美食,汇成一幅流动的文化画卷;迎宾寨门两侧的特色“村市集”持续至深夜,农特产与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夜幕降临时,璀璨舞台燃情开唱,三省歌队以侗族大歌、民谣、侗戏与流行曲交织的声浪,点燃了侗寨星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增的助唱环节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歌手登台助阵拉票,欢呼声浪此起彼伏,在传统与现代碰撞中激荡出别样火花。

  “侗歌虽然听不懂,但他们嘹亮的侗歌让人耳目一新,后面一名男歌手唱了一首粤语歌听懂了,发现这里的人什么歌都能唱,而且唱得非常好。”广东游客黄惠华说。同样,福建游客李辉初到侗寨便震撼于其美食美景与嘹亮歌声,当地人的热情更让他倍感舒适。

  舞台之上,舞乐蝉歌乐团创始人杨想妮第二次站上村歌舞台,其曾参与主唱的《哪吒之魔童闹海》背景音乐曾让全球观众惊叹于侗族大歌之美。如今她回归乡土,满怀激情:“回馈家乡,让侗族大歌‘酷’起来!”这份源于热爱与责任感的创新表达,正悄然推动侗族大歌从传统秘境走向时尚前沿。

  据了解,黎平侗族大歌是无伴奏多声部侗族民歌,体现侗族文化精髓,被誉为“天籁之音”,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千年传承历史,是侗族社会结构、精神生活的活态体现,此次“村歌”大赛是侗族大歌再次走向世界的新起点、新平台。

  自4月20日谷雨节启动以来,该活动吸引三省近百支歌队、上千名民间歌者参与其中,历经四个月周末初赛的层层选拔,32支劲旅晋级复赛。目前复赛已接近尾声,8月15日进行最后一轮复赛比拼后,将评出总分前12名的歌队晋级总决赛。

  本次赛事不仅为民间歌手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深层意义在于通过“侗乡文化圈”的整合,以歌为纽带,打破地域界限,合力锻造“黔湘桂侗族文化走廊”的联合品牌。

  “我们致力于将赛事本身转化为独具魅力的旅游产品,使之成为民族文化展示的常青平台。”黎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唐大才曾在活动启动仪式上说。

  据统计,2025年1-7月,肇兴景区接待游客量达54.9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64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大幅增长35.41%和36.37%,区域旅游消费热度持续攀升。

  侗乡文化活态传承,三省联动焕新声。近年来,肇兴侗寨凭借独特侗族风情与秀美山水,已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此次村歌大赛的举办,既是侗寨文化的盛大绽放,更是撬动区域文旅融合的关键之举,大赛以歌为媒,深化黔湘桂三省文化共鸣,共建“黔湘桂侗族文化走廊”联合品牌,并依托“村歌赛事+文旅”模式,让游客深度体验民族文化与乡村魅力,为当地文化注入活力,为区域文旅协同与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