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点石成金”!麻江山地变身“四季果仓”
近年来,麻江县与州农科院深度合作,依托黔东南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共建320余亩的科研示范基地,通过引种筛选出30余个适应山地环境的高品质水果品种,打造出一条“科研引领、品质取胜”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让“山地优品”走出贵州、走向全国。
面对“种什么”、“怎么种”的山地农业发展难题,麻江县与州农科院成立研究团队,打造“种质资源库+品种测试基地”双平台,目前累计收集100余种种质资源,保存优质资源50多种,通过抗逆性筛选和适应性培育出夏黑葡萄、爱媛38果冻橙、绿宝石梨等品种在麻江“安家落户”。
“麻江山地多、平地少,传统作物效益低。”黔东南州农科院园艺所技术员杨石莲介绍,“我们的重点就是选育适合麻江特殊地势、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在黄桃种植示范园内,州农科院科研人员踏遍多地考察筛选,从土壤特性、气候条件到市场需求层层把关,最终让黄金蜜1号、3号、4号、5号、6号、7号及锦绣黄桃等优良品种在麻江扎根结果。
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副所长杨仕国介绍:“近几年引进的黄桃品种表现良好,糖度可达13-14度,特点是脆甜,市场反响非常好。”
品质是麻江山地水果的核心竞争力。走进避雨棚下的葡萄园,一串串夏黑葡萄如黑珍珠般晶莹。与传统种植不同,这里严格控产提质,糖度稳定在18度以上。园区创新“有机肥+绿肥轮作”体系,开展栽培技术攻关研究,实现水肥精准调控,这种“以质换价”的策略成效显著。
“我们选择的都是优良品种,不盲目追求产量,最看重的是品质。”杨仕国说,“园区果实主要施用有机肥,农药残留控制严格,确保安全。”
依托“安全可追溯”建立的良好口碑,示范园精心打造“四季采摘地图”:春有樱桃,夏有杨梅、枇杷、梨子、西瓜、黄桃、葡萄,秋有猕猴桃、橘子,冬有柚子、果冻橙……四季果香不断。同时,园区深度融合苗族农耕文化,开发特色研学课程,年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通过“科研创新+示范推广”模式,与周边城市建立稳定销售渠道,带动经济增收超10万元。
凯里游客 张女士说:“基地果子品质特别好,没有农药残留,家人吃着放心。开园以来,我们每季都带孩子来体验采摘乐趣。”
走进黔东南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这座被科技“点化”的“四季果仓”生机盎然。麻江县与科研团队携手,用科技力量创新破解山地农业发展密码,成功让喀斯特地貌的坡坡坎坎,源源不断地生长出按季登场、品质卓越的“科技金果”。